|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1 绪论 | 第12-20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2-13页 |
| ·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 第12页 |
| ·XG 学院战略目标的确定 | 第12-13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论文的创新点和难点 | 第18页 |
| ·创新点 | 第18页 |
| ·难点及突破策略 | 第18页 |
| ·论文结构和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 ·论文结构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2 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法和层次分析法(AHP)介绍 | 第20-27页 |
| ·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法 | 第20-22页 |
| ·关键绩效指标的理念 | 第20页 |
| ·关键绩效指标的提炼原则——SMART 原则 | 第20页 |
| ·关键绩效指标的提炼方法——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 | 第20-21页 |
| ·关键绩效指标(KPI)考核法的适用范围 | 第21-22页 |
| ·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 | 第22-27页 |
| ·层次分析法及其主要用途 | 第22页 |
|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 | 第22页 |
| ·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的基本步骤 | 第22-27页 |
| 3 XG 学院高职教师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 第27-36页 |
| ·XG 学院简介 | 第27页 |
| ·XG 学院教师考核现状 | 第27-33页 |
| ·学生评教现状 | 第27-28页 |
| ·年终考核现状 | 第28-30页 |
| ·绩效工资制度 | 第30-33页 |
| ·教师现行绩效考核制度的调查问卷设计 | 第33页 |
| ·调查目的及样本选取 | 第33页 |
| ·问卷设计 | 第33页 |
| ·XG 学院教师考核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3-36页 |
| ·未将高职教育的特殊要求纳入考核体系 | 第34页 |
| ·考核体系不稳定,教师感觉茫然 | 第34页 |
| ·绩效考核指标单一,不能综合反映教师贡献和素质 | 第34页 |
| ·各考核制度相互分离,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脱节 | 第34页 |
| ·绩效工资发放依据单一 | 第34页 |
| ·奖励性绩效工资差距小,激励效果差 | 第34-36页 |
| 4 XG 学院高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设计 | 第36-52页 |
| ·关键指标选取的调查问卷设计 | 第36页 |
| ·调查目的及样本选取 | 第36页 |
| ·问卷设计 | 第36页 |
| ·关键指标的确定及评分规则 | 第36-40页 |
| ·反映高职教育特殊要求的关键指标及评分规则 | 第36页 |
| ·反映教学工作的关键指标及评分规则 | 第36-38页 |
| ·反映科研工作的关键指标及评分规则 | 第38-39页 |
| ·关键指标体系 | 第39-40页 |
| ·指标权重确定的调查问卷设计 | 第40页 |
| ·调查目的及样本选取 | 第40页 |
| ·问卷设计 | 第40页 |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0-47页 |
| ·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 | 第40-41页 |
|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高职教师绩效考核”各指标权重 | 第41-42页 |
|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高职要求”各指标权重 | 第42-43页 |
|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教学工作”各指标权重 | 第43-45页 |
| ·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科研工作”各指标权重 | 第45-47页 |
| ·构建高职教师绩效考核体系 | 第47-50页 |
| ·考核指标及权重 | 第47-48页 |
| ·二级指标评分标准 | 第48-50页 |
| ·绩效考核综合得分的计算方法 | 第50页 |
| ·考核周期及实施部门 | 第50页 |
| ·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绩效工资设计 | 第50-52页 |
| 5 结论 | 第52-54页 |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 ·未来研究建议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录 | 第56-61页 |
| 后记 | 第61-6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