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2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分析 | 第21-25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方式 | 第21-22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内容 | 第21-22页 |
·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方式 | 第22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要求 | 第22-24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需求分析 | 第23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完整性要求 | 第23-24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真实性要求 | 第24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及时性要求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 第25-37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与思路 | 第25-27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 | 第25-26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的计量方法 | 第26-27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指标的设计的思路 | 第27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的完整性指标内容 | 第27-32页 |
·完整性指标的选取 | 第27-30页 |
·完整性指标的赋值计量 | 第30-32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的真实性指标内容 | 第32-35页 |
·真实性指标的选取 | 第32-34页 |
·真实性指标的赋值计量 | 第34-35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的及时性指标内容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模型 | 第37-49页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模型设计 | 第37-39页 |
·综合分析法 | 第37-38页 |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8-39页 |
·基于熵权法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质量评价 | 第39-43页 |
·研究数据的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 第39页 |
·评价模型指标权重计算 | 第39-42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模型计算 | 第42-43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模型实证研究结果 | 第43-48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要求得分评价 | 第43-46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评价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的对策 | 第49-52页 |
·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完整性的对策 | 第49-50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完整性存在的问题 | 第49页 |
·通过制度规范提高完整性 | 第49-50页 |
·上市公司自身加强完整性的对策 | 第50页 |
·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真实性的对策 | 第50-51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真实性存在的问题 | 第50页 |
·通过加强监管提高真实性水平 | 第50-51页 |
·提高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及时性的对策 | 第51页 |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及时性存在的问题 | 第51页 |
·通过惩罚机制提高及时性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