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文教、卫生管理法令论文

民国时期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21页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第10-13页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立法的研究综述第13-17页
 第三节 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第17-19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一章 清末教育——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变第21-30页
 第一节 清末传统教育的法制思想第21-22页
 第二节 清政府的教育维新——近代教育立法的开端第22-30页
  一、清政府的教育维新第22-24页
  二、清政府的教育新政——中国近代教育立法的开端第24-27页
  三、清末教育“新政”的实施及特点第27-30页
第二章 北京政府时期的教育立法(1912-1927年)第30-48页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立法第30-38页
  一、改订教育宗旨第30-33页
  二、教育行政体制的变革第33页
  三、学制改革第33-34页
  四、教则改革第34-36页
  五、社会教育改革及其他第36-38页
 第二节 北京政府时期的教育立法第38-48页
  一、教育立法多面观第38-46页
  二、动荡政局中的教育立法第46-48页
第三章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年的教育立法第48-59页
 第一节 建立教育法律体系第48-57页
  一、建立教育行政组织第48-50页
  二、确定教育宗旨第50-53页
  三、制定教育规范第53-54页
  四、中学教育体制改革第54-55页
  五、推进义务和补习教育第55-57页
 第二节 南京国民政府1927-1937年的教育立法特色第57-59页
  一、教育法律体系化第57-58页
  二、法规内容的稳定性第58页
  三、行文的规范性第58-59页
第四章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的教育立法第59-77页
 第一节 国民政府抗战时期的教育立法第59-72页
  一、应对紧急情况下的教育法规第59-61页
  二、着眼应急的调整性法规的出台第61-70页
  三、富有战时特色的教育立法第70-72页
 第二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教育立法第72-74页
 第三节 汪伪政权的教育立法第74-77页
第五章 国民政府1945-1949年的教育立法第77-84页
 第一节 教育复员第77-79页
 第二节 教育立法重心的转移第79-84页
第六章 民国时期教育立法的制度研究第84-181页
 第一节 民国时期教育立法的权限第84-111页
  一、国家教育立法第84-91页
  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立法权第91-101页
  三、地方教育立法权第101-111页
 第二节 民国时期教育立法的程序第111-132页
  一、国家教育立法程序第111-122页
  二、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及地方教育立法程序第122-132页
 第三节 民国时期教育立法的主体构成第132-181页
  一、国家最高领导人第132-138页
  二、立法机构第138-150页
  三、中国国民党的教育立法第150-157页
  四、其他国家部门的教育立法第157-160页
  五、影响教育立法的团体第160-170页
  六、参与教育立法的个人第170-181页
第七章 民国初期地方教育立法的实例研究第181-231页
 第一节 《湖南暂定学制大纲》(1912年3月)第181-195页
  一、《湖南暂定学制大纲》的诞生第181-183页
  二、《大纲》在民初湖南教育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第183-187页
  三、《大纲》与湖南教育的发展第187-195页
 第二节 第一次“全教会”湖南省提案(“湘案”)第195-211页
  一、“湘案”出台的背景第195-204页
  二、“湘案”的提出及基本内容第204-206页
  三、“湘案”在民初教育立法中历史地位第206-211页
 第三节 20世纪20年代湖南省宪法第211-231页
  一、湖南省议会成为重要的教育立法主体第211-223页
  二、湖南省宪法的主要特色第223-227页
  三、湖南省宪法对湖南教育近代化的作用第227-231页
结语第231-238页
参考文献第238-250页
后记第250-252页

论文共2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知识界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与迎拒(1840-1919)
下一篇: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