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棘孢木霉对植物铁营养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8页
 1 铁元素的重要作用第13-14页
   ·铁在地壳中的分布及存在状态第13页
   ·铁是生命体的必需元素第13-14页
 2 植物获得铁的机理第14-16页
 3 微生物促进植物获得铁的机理第16-23页
   ·微生物种类第16-17页
     ·植物促生菌第16-17页
     ·菌根真菌第17页
   ·微生物代谢物对铁的转化及其机制第17-22页
     ·嗜铁素的概念及类型第17-21页
     ·嗜铁素的转运及其作用第21-22页
   ·Fe~(3+)还原酶及其作用机制第22-23页
   ·有机酸及其作用机制第23页
 4 木霉菌对植物的促生作用第23-24页
   ·产生嗜铁素第23页
   ·产生植物激素第23页
   ·提高养分利用率第23-24页
   ·木霉菌的生防作用第24页
 5 嗜铁素的纯化方法第24-25页
 6 嗜铁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第25-26页
 7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6-28页
   ·立题依据第26页
   ·研究内容第26-27页
   ·技术路线第27-28页
第二章 高产嗜铁素木霉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第28-3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实验材料第28-30页
     ·土壤取样第28页
     ·培养基第28-29页
     ·主要试剂第29-30页
   ·实验方法第30-33页
     ·木霉菌的分离第30页
     ·具嗜铁素活性的木霉菌的定性分离第30页
     ·高产嗜铁素木霉菌的筛选第30-31页
     ·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第31-32页
     ·木霉菌的形态鉴定第32页
     ·木霉菌的分子鉴定第32-33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木霉菌的分离第33页
   ·产嗜铁素木霉菌的定性分离第33-34页
   ·高产嗜铁素木霉菌的定量筛选第34-35页
   ·木霉菌株 T6 的生物学特性第35页
   ·木霉菌株 T6 的形态鉴定第35-36页
   ·木霉菌株 T6 的分子鉴定第36-38页
 3 讨论第38-39页
第三章 棘孢木霉菌 T6 对土壤有效铁和嗜铁素含量的影响第39-4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9-41页
   ·实验材料第39-40页
     ·供试土样第39页
     ·供试菌株第39页
     ·主要试剂第39-40页
   ·实验方法第40-41页
     ·土样的前处理第40页
     ·木霉菌悬液的制备第40页
     ·土壤接菌处理第40页
     ·土壤有效铁含量的测定第40页
     ·土壤嗜铁素的测定第40-41页
 2 结果分析第41-42页
   ·土壤有效铁含量的变化第41-42页
   ·土壤嗜铁素含量的变化第42页
 3 讨论第42-44页
第四章 高产嗜铁素棘孢木霉菌 T6 对植物的作用第44-55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4-49页
   ·实验材料第44页
     ·供试菌种第44页
     ·供试植物第44页
     ·培养基质第44页
   ·实验方法第44-49页
     ·菌悬液的制备第44页
     ·植物种子处理第44页
     ·盆栽实验方法第44-45页
     ·叶片铁含量的测定第45页
     ·根系Fe~(3+)螯合物还原酶活力的测定第45页
     ·叶片叶绿素含量测定第45-46页
     ·叶片 MDA 含量测定第46-47页
     ·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47-48页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第48-49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9-53页
   ·棘孢木霉菌 T6 对盐胁迫下黄瓜株高的影响第49页
   ·棘孢木霉菌 T6 对盐胁迫下黄瓜叶片铁含量的影响第49-50页
   ·棘孢木霉菌 T6 对黄瓜根系Fe~(3+)螯合物还原酶(FCR)含量的影响第50-51页
   ·棘孢木霉菌 T6 对盐胁迫下黄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51页
   ·棘孢木霉菌 T6 对盐胁迫下黄瓜叶片 MDA 含量的影响第51-52页
   ·棘孢木霉菌 T6 对盐胁迫下黄瓜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52-53页
   ·棘孢木霉菌 T6 对盐胁迫下黄瓜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第53页
 3 讨论第53-55页
第五章 棘孢木霉菌 T6 嗜铁素的纯化及其促生机制第55-6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5-57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供试菌种第55页
     ·供试植物第55页
     ·主要试剂第55页
   ·实验方法第55-57页
     ·棘孢木霉菌 T6 嗜铁素发酵液的制备第55页
     ·嗜铁素类型的检测第55-56页
     ·嗜铁素的分离纯化第56-57页
     ·黄瓜幼苗的选育第57页
     ·水培试验第57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7-60页
   ·棘孢木霉菌 T6 嗜铁素类型检测第57-58页
   ·嗜铁素的分离纯化第58-59页
   ·棘孢木霉菌 T6 嗜铁素对盐胁迫下黄瓜幼苗的影响第59-60页
 3 讨论第60-62页
第六章 棘孢木霉菌 T6 铁转化机制及嗜铁素相关基因的克隆第62-7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62-65页
   ·实验材料第62-63页
     ·供试菌种第62页
     ·培养基第62页
     ·主要试剂第62-63页
     ·主要仪器第63页
   ·实验方法第63-65页
     ·棘孢木霉菌 T6 对难溶性铁的溶解第63页
     ·Fe~(2+)含量的测定第63页
     ·棘孢木霉菌 T6 Fe3+还原酶活力的测定第63页
     ·棘孢木霉菌 T6 有机酸种类与含量的测定第63-64页
     ·嗜铁素相关基因的克隆第64-65页
 2 结果分析第65-70页
   ·棘孢木霉菌 T6 对难溶性铁的作用第65-66页
   ·棘孢木霉菌 T6 三价铁还原酶活力的测定第66-67页
   ·棘孢木霉菌 T6 发酵液有机酸的测定第67-68页
     ·流动相浓度的确定第67页
     ·流动相 pH 值的确定第67页
     ·发酵液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第67-68页
   ·嗜铁素相关基因研究的初步结果第68-70页
 3 讨论第70-72页
第七章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衣物质可以作为共生细菌的碳素营养
下一篇:产GSH酿酒酵母的微生物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