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8-20页 |
·研究缘起 | 第8-9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研究目的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概念界定 | 第9-14页 |
·课程 | 第9-10页 |
·隐性课程 | 第10-11页 |
·农村幼儿园隐性课程 | 第11-14页 |
·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研究动态分析 | 第17页 |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潜在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生态心理学理论 | 第18-19页 |
·文化地理学理论 | 第19-20页 |
2 研究方案 | 第20-24页 |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研究过程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4页 |
3 晋中市农村幼儿园隐性课程的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52页 |
·教师对隐性课程认识的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农村幼儿园隐性课程实施现状 | 第26-48页 |
·环境创设现状分析 | 第26-42页 |
·教育内容组织选取现状分析 | 第42-44页 |
·教育管理现状分析 | 第44-46页 |
·师幼关系现状分析 | 第46-48页 |
·农村幼儿园隐性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48-52页 |
·农村教师在认识上模糊不清,隐性课程无法有效开展 | 第48页 |
·环境资源利用率低,幼儿参与程度不高 | 第48-50页 |
·教育内容的选取缺乏科学性,隐性作用不明显 | 第50页 |
·管理者与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学习,教育管理方式不当 | 第50-51页 |
·教师的师德修养偏低,师幼关系不和谐 | 第51-52页 |
4 建议与对策 | 第52-58页 |
·提高教师的专业程度,切实开展隐性课程 | 第52页 |
·利用丰富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创设的有效性 | 第52-54页 |
·结合地域文化资源,科学地选取教育内容 | 第54页 |
·加强管理者与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教育管理的人文性 | 第54-55页 |
·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培养良好的师幼关系 | 第55-58页 |
5 总结与反思 | 第58-60页 |
·隐性课程在农村幼儿园课程中的重要性 | 第58页 |
·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 | 第65-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