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征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研究--以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为例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导论 | 第10-18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基本概念约定 | 第11-12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6页 |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滨江开发区被征地农民就业现状调查 | 第18-26页 |
·被征地农民就业基本现状 | 第18-20页 |
·影响被征地农民就业的因素 | 第20-23页 |
·就业基本技能缺乏 | 第20页 |
·传统就业观念固化 | 第20-21页 |
·就业促进措施滞后 | 第21-22页 |
·社会保障制度缺陷 | 第22页 |
·征地使用效率低下 | 第22-23页 |
·被征地农民就业基本诉求调查 | 第23-25页 |
·对自身能力提升的渴求 | 第23-24页 |
·对就业赋予归属的期望 | 第24页 |
·对政府就业措施的偏重 | 第24-25页 |
·归纳被征地农民就业的三大问题 | 第25-26页 |
3 滨江开发区现有就业政策的评述与分析 | 第26-34页 |
·现有就业政策实施的背景及推动作用 | 第26页 |
·现有就业政策的具体措施 | 第26-30页 |
·鼓励适龄的被征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 | 第26-27页 |
·为入园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以带动就业 | 第27-28页 |
·制定扶持政策支持被征地农民开创第三产业 | 第28-29页 |
·制定以解决就业纠纷为主的善后保障政策 | 第29-30页 |
·现阶段就业政策存在不足的共性认识 | 第30-32页 |
·就业促进政策执行不到位 | 第30-31页 |
·社保补贴政策未能完全落实到位 | 第31页 |
·就业培训政策补贴标准差异较大 | 第31-32页 |
·税收减免政策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 第32页 |
·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还不够深入 | 第32页 |
·现有就业政策需要改进的必要性分析 | 第32-34页 |
4 就业政策作用的机理分析 | 第34-40页 |
·产业调控机制及其推动作用 | 第34-36页 |
·产业调控机制内容 | 第34页 |
·理论支撑——新制度学派就业理论 | 第34-35页 |
·促进就业的作用分析 | 第35-36页 |
·就业服务机制及其推动作用 | 第36-37页 |
·就业服务机制内容 | 第36页 |
·理论支撑——劳动力市场调控理论 | 第36-37页 |
·促进就业的作用分析 | 第37页 |
·就业保障机制及其推动作用 | 第37-40页 |
·就业保障机制内容 | 第37-38页 |
·理论支撑——就业保障理论 | 第38页 |
·促进就业的作用分析 | 第38-40页 |
5 改进被征地农民就业促进政策的对策和建议 | 第40-50页 |
·全面提升被征地农民的自主择业能力 | 第40-43页 |
·重点提高被征地农民的职业技能 | 第40-41页 |
·全面提高被征地农民的综合素质 | 第41-42页 |
·完善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充分发挥政府在被征地农民再就业中的主导作用 | 第43-46页 |
·确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 | 第43-44页 |
·积极引导、鼓励和规范非正规就业 | 第44页 |
·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 第44-45页 |
·搭建稳定的保障体系 | 第45-46页 |
·改革现有乡村公共体制 | 第46页 |
·充分发挥各社会主体在被征地农民就业中的渠道作用 | 第46-50页 |
·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 第46-47页 |
·有效实施“园街联动”发展战略 | 第47-48页 |
·大力扶持社区发展集体经济 | 第48页 |
·逐步完善村留地制度 | 第48-49页 |
·着力打造输出回流双向就业 | 第49-50页 |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