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肖邦谐谑曲的旋律形态及其内涵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著作方面 | 第10-11页 |
·期刊、学位论文方面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第2章 谐谑曲体裁之发展过程 | 第13-17页 |
·谐谑曲概述 | 第13页 |
·巴洛克时期 | 第13-14页 |
·古典主义时期 | 第14-15页 |
·浪漫主义时期 | 第15-17页 |
第3章 谐谑曲的旋律形态 | 第17-33页 |
·谐谑曲旋律的线条 | 第17-21页 |
·旋律线条概述 | 第17页 |
·旋律线条类型 | 第17-21页 |
·谐谑曲旋律的音程拉力 | 第21-25页 |
·音程拉力概述 | 第21页 |
·旋律中变化音 | 第21-23页 |
·旋律中跳进与级进 | 第23-25页 |
·谐谑曲旋律的发展手法 | 第25-33页 |
·旋律发展概述 | 第25-26页 |
·重复式旋律发展 | 第26-28页 |
·移调式旋律发展 | 第28-30页 |
·派生式旋律发展 | 第30-33页 |
第4章 谐谑曲的旋律内涵 | 第33-41页 |
·旋律的诙谐性 | 第33-35页 |
·旋律的戏剧性 | 第35-38页 |
·旋律的华丽性 | 第38-41页 |
第5章 谐谑曲的演奏建议 | 第41-50页 |
·旋律的线条弹奏 | 第41-44页 |
·旋律的音色塑造 | 第44-47页 |
·旋律的踏板运用 | 第47-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