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人才学论文--世界各国人才调查及其研究论文

中美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比较研究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6页
 第一节 选题的依据第9-10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0-16页
  一、创新第10-11页
  二、创新人才第11-14页
  三、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第14-16页
   (一) 体制第14-15页
   (二) 人才培养体制第15页
   (三)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综述第16-23页
  一、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研究第17-18页
  二、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第18-19页
  三、关于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研究第19页
  四、关于创新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研究第19-20页
  五、关于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一) 创新理论第20-22页
   (二) 其他相关理论第22-23页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3-24页
  一、研究内容第23-24页
  二、研究方法第24页
 第五节 小结第24-26页
第二章 中美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的比较分析第26-40页
 第一节 美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现状第26-32页
  一、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第26-27页
  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27-30页
   (一) 专业设置第27页
   (二) 课程设置第27-28页
   (三) 教学方式第28-29页
   (四) 产学研协同培养第29-30页
  三、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保障制度第30-31页
   (一)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第30-31页
   (二) 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制度第31页
  四、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第31-32页
 第二节 中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体制现状第32-36页
  一、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第32-33页
  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33-35页
   (一) 专业设置第33页
   (二) 课程设置第33页
   (三) 教学方法第33-34页
   (四) 产学研协同培养第34-35页
  三、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保障制度第35-36页
   (一)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第35-36页
   (二) 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制度第36页
  四、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第36页
 第三节 比较分析第36-39页
  一、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第36-37页
  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37页
  三、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保障制度第37-38页
   (一)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第37-38页
   (二) 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制度第38页
  四、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第38-39页
  五、其他第39页
 第四节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我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个案分析第40-60页
 第一节 西北工业大学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案例第40-48页
  一、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第40页
  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40-41页
  三、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保障制度第41-42页
   (一)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第41-42页
   (二) 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制度第42页
  四、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第42页
  五、调查分析第42-48页
   (一) 培养目标维度第42-43页
   (二) 培养模式维度第43-45页
   (三) 保障制度维度第45-47页
   (四) 教师队伍建设维度第47页
   (五) 其他第47-48页
 第二节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第48-58页
  一、理念: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第48-49页
  二、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49-50页
  三、制度:创新人才培养保障制度第50-52页
   (一) 创新人才培养评价制度第50-52页
   (二) 创新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制度第52页
  四、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第52-53页
  五、调查分析第53-58页
   (一) 培养目标维度第53页
   (二) 培养模式维度第53-56页
   (三) 保障制度维度第56-57页
   (四) 教师队伍建设维度第57页
   (五) 其他第57-58页
 第三节 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我国高校本科创新人才培养对策第60-68页
 第一节 更新人才培养目标第60-61页
 第二节 完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第61-63页
  一、多样化的课程设置第61页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第61-62页
  三、推进名师授课和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第62页
  四、推广本科生创业教育第62-63页
  五、推进产学研协同培养第63页
 第三节 加强相关教学管理制度建设第63-65页
  一、改革教学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体系第63-64页
  二、建立教学与管理服务制度的互动第64-65页
 第四节 创新教师队伍建设第65页
 第五节 以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第65-66页
 第六节 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第66-67页
  一、营造民主的校园学习氛围第66页
  二、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第66-67页
 第七节 小结第67-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附录1第74-77页
附录2第77-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热浪对冠心病影响的机理研究
下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理论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