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目录 | 第11-17页 |
图表目录 | 第17-1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8-50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8-21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8-20页 |
二、 研究的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21-31页 |
一、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治理文献综述 | 第22页 |
二、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三、 公共冲突管理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四、 评价 | 第28-31页 |
第三节 主要概念 | 第31-37页 |
一、 公共冲突 | 第31-34页 |
二、 社会组织 | 第34-37页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第37-46页 |
一、 冲突管理理论 | 第38-44页 |
二、 治理理论 | 第44-46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 | 第46-50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46-47页 |
二、 创新点 | 第47-49页 |
三、 不足之处 | 第49-50页 |
第二章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必要性 | 第50-86页 |
第一节 对公共冲突进行整体性治理的迫切需求 | 第50-61页 |
一、 公共冲突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 第50-58页 |
二、 公共冲突需要整体性治理 | 第58-61页 |
第二节 现行公共冲突治理主体结构所面临的困境 | 第61-76页 |
一、 现行公共冲突治理主体结构的特征 | 第61-65页 |
二、 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冲突治理结构的运行状况 | 第65-68页 |
三、 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冲突治理结构所面临的问题 | 第68-76页 |
第三节 社会组织补充公共冲突治理结构的必要性 | 第76-86页 |
一、 社会组织助推公共冲突治理体系的完善 | 第76-80页 |
二、 社会组织的特点和相对优势 | 第80-86页 |
第三章 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角色 | 第86-128页 |
第一节 公共冲突治理中的角色类型及其对承担者的要求 | 第86-95页 |
一、 公共冲突治理中的众多角色及其分类 | 第86-92页 |
二、 公共冲突中各类角色对角色承担者的要求 | 第92-95页 |
第二节 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角色分工 | 第95-110页 |
一、 政府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干预角色 | 第96-101页 |
二、 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干预角色 | 第101-110页 |
第三节 公共冲突治理中的角色问题 | 第110-119页 |
一、 公共冲突干预角色体系不完备 | 第110页 |
二、 正式干预角色失效以及非正式干预角色盛行 | 第110-116页 |
三、 政府作为冲突干预者与直接冲突方发生角色混淆和转化 | 第116-117页 |
四、 政府对其它主体及其担任的角色产生排挤效应 | 第117-119页 |
第四节 社会组织的角色定位 | 第119-128页 |
一、 官民冲突中的促进者和调解者 | 第120-121页 |
二、 冲突弱势方的辩护者 | 第121-123页 |
三、 公共冲突治理中的辅助者 | 第123-124页 |
四、 公共冲突治理的持续推动者 | 第124-128页 |
第四章 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作用 | 第128-168页 |
第一节 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各阶段中的作用 | 第128-130页 |
一、 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预防阶段中的作用 | 第128-129页 |
二、 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事件过程管理中的作用 | 第129-130页 |
三、 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后续环节中的作用 | 第130页 |
第二节 社会组织在治理不同类型公共冲突中的作用 | 第130-155页 |
一、 利益维护:劳资冲突中的劳动者权益维护组织 | 第131-139页 |
二、 自我救助:社区冲突中业主委员会的维权运动和组织化拓展 | 第139-142页 |
三、 主导或忽略:拆迁冲突中基层自治组织的参与模式 | 第142-147页 |
四、 公益维护:邻避冲突中的社会组织 | 第147-155页 |
第三节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积极意义 | 第155-160页 |
一、 促进冲突弱势方的利益整合和利益表达 | 第156页 |
二、 推动冲突各方平等协商,实现过程公平 | 第156-157页 |
三、 作为第三方干预主体,拓展冲突化解的途径 | 第157-158页 |
四、 识别冲突根源,监督冲突治理的后续环节 | 第158页 |
五、 推进社会规范的建立,促进社会稳定 | 第158页 |
六、 通过日常服务提供和公益关怀预防公共冲突发生 | 第158-160页 |
第四节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可能风险 | 第160-168页 |
一、 强大的动员能力降低公共政策执行的效率 | 第160页 |
二、 参与治理的示范效应使得常规性社会冲突的数量增加 | 第160-161页 |
三、 增加公共冲突的复杂性,挑战政府治理能力 | 第161-162页 |
四、 境外社会组织介入高位政治,危及稳定和发展大局 | 第162-168页 |
第五章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条件与障碍 | 第168-191页 |
第一节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所需的自身条件 | 第168-175页 |
一、 角色意识的苏醒和参与功能的拓展 | 第169-171页 |
二、 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强劲动力 | 第171页 |
三、 完善的自律机制和公信力 | 第171-173页 |
四、 社会组织自身属性的秉持 | 第173-174页 |
五、 较强的行动力和专业性 | 第174-175页 |
第二节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所需的制度空间 | 第175-181页 |
一、 社会组织发展制度空间的宏观考察 | 第175-179页 |
二、 社会组织发展制度空间的微观分析 | 第179-181页 |
第三节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障碍 | 第181-191页 |
一、 政府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疑虑 | 第181-182页 |
二、 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制度空间障碍 | 第182-186页 |
三、 社会组织自身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6-191页 |
第六章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路径 | 第191-207页 |
第一节 社会组织视角:自我发展和完善 | 第191-196页 |
一、 加强参与公共冲突化解的专业能力建设 | 第191-192页 |
二、 加强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动力建设 | 第192-193页 |
三、 加强参与公共冲突化解的规范化建设 | 第193-195页 |
四、 拓展联合自助的支持网络建设 | 第195-196页 |
第二节 政府视角:开放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制度空间 | 第196-207页 |
一、 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冲突治理的作用 | 第197-199页 |
二、 转变对社会组织的规制方式 | 第199-201页 |
三、 加强对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冲突治理的支持 | 第201-203页 |
四、 促进社会组织自身的建设 | 第203-204页 |
五、 拓展各类社会组织的参与治理的渠道 | 第204-205页 |
六、 加快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社会培育机制建设 | 第205-207页 |
结论 | 第207-214页 |
一、 主要结论 | 第207-213页 |
二、 后续研究构想 | 第213-214页 |
参考文献 | 第214-222页 |
致谢 | 第222-224页 |
附录 A 案例:福建省南平市重大医闹事件 | 第224-225页 |
附录 B 四类调解型社会组织及其典型代表 | 第225-228页 |
一、 地域性人民调解组织——李琴人民调解工作室 | 第225-226页 |
二、 专门性人民调解组织——小小鸟调解委员会 | 第226页 |
三、 地域性民间调解组织——“和事佬”协会 | 第226-227页 |
四、 专门性民间调解组织——山东省济宁市医患维权协会 | 第227-228页 |
附录 C 案例:台北宝藏岩聚落拆迁冲突 | 第228-234页 |
一、 宝藏岩聚落拆迁冲突的缘起 | 第228-229页 |
二、 吸纳社会团体参与规划 | 第229-230页 |
三、 拆迁如期完成 | 第230-231页 |
四、 吸纳社会团体参与规划的效果 | 第231-232页 |
五、 启示 | 第232-234页 |
附录 D 案例:深圳市南山区业主委员会的环境保护运动 | 第234-236页 |
附录 E 案例:中华环保联合会参与环保冲突的方式 | 第236-242页 |
一、 以环境公益诉讼为切入点介入环保冲突 | 第236-238页 |
二、 以社会监督的方式,敦促环境污染冲突的解决 | 第238-241页 |
三、 法律援助,助力污染受害者维权 | 第241页 |
四、 进行政策倡导,推动制度变革 | 第241-242页 |
附录 F 案例:草根社会组织的身份尴尬和资金困境 | 第242-246页 |
一、 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 第242页 |
二、 北京众泽妇女法律咨询服务中心 | 第242-243页 |
三、 北京慧灵智障人士社区服务机构 | 第243页 |
四、 广东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 | 第243-244页 |
五、 “公盟法律研究中心”被取缔 | 第244-246页 |
附录 G 案例:乌坎事件中的自组织维权 | 第246-249页 |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49-2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