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52页 |
第一节 选题缘起、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14-20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4-16页 |
二、 问题提出 | 第16-19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0-31页 |
一、 基本概念 | 第20-27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7-3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述评 | 第31-44页 |
一、 国外社会规制研究状况综述 | 第31-36页 |
二、 国内社会规制研究状况综述 | 第36-42页 |
三、 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的评价 | 第42-44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44-4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44-47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47-49页 |
第五节 结构安排与创新意图 | 第49-52页 |
一、 结构安排 | 第49-50页 |
二、 创新意图 | 第50-52页 |
第二章 社会规制的制度分析框架 | 第52-71页 |
第一节 经济人假设及其复杂性 | 第52-59页 |
一、 对经济人假设的梳理 | 第52-56页 |
二、 经济人假设的复杂性与适用性 | 第56-59页 |
第二节 社会规制的分析框架——结构、行为与绩效(SCP) | 第59-71页 |
一、 分析框架的思想基础——新制度经济学的 SCP 分析范式 | 第59-61页 |
二、 社会规制的分析框架——结构、行为与绩效 | 第61-71页 |
第三章 社会规制的制度结构 | 第71-107页 |
第一节 社会规制的行动者体系 | 第71-88页 |
一、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71-75页 |
二、 社会规制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 第75-88页 |
第二节 社会规制的权责运作结构与体系 | 第88-107页 |
一、 社会规制的委托-代理结构 | 第88-99页 |
二、 社会规制机构的设置模式与权力配置 | 第99-107页 |
第四章 社会规制过程中的行为 | 第107-134页 |
第一节 规制者体系内部的博弈 | 第107-113页 |
一、 纵向层次中不同层级的规制权力的博弈关系 | 第108-109页 |
二、 横向层次中不同规制机构之间的关系 | 第109-113页 |
第二节 规制机构与被规制企业的博弈 | 第113-125页 |
一、 政府规制下影响企业反应的函数 | 第113-118页 |
二、 企业反应的类型 | 第118-125页 |
第三节 规制对象与规制受益者之间的不对等博弈 | 第125-128页 |
一、 信息不对称与博弈的不对等性 | 第125-127页 |
二、 不对等博弈的“事后”发生阶段 | 第127-128页 |
第四节 规制机构与规制受益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 第128-134页 |
一、 公众参与理论 | 第128-130页 |
二、 规制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 第130-134页 |
第五章 社会规制的绩效——结构与行为对绩效的影响 | 第134-172页 |
第一节 社会规制绩效的理论分析 | 第134-138页 |
一、 制度有效性与制度绩效 | 第134-135页 |
二、 制度绩效的评估方法 | 第135-136页 |
三、 制度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136-138页 |
第二节 社会规制绩效的实证研究——以食品安全规制为个案 | 第138-172页 |
一、 我国食品安全规制制度的历史变迁 | 第138-154页 |
二、 食品安全规制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154-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第172-193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172-177页 |
一、 利益相关者的价值差异与目标分殊 | 第172-173页 |
二、 规制制度结构中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与行为者的互动 | 第173-175页 |
三、 社会规制绩效影响因素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 第175-177页 |
第二节 启示 | 第177-193页 |
一、 优化制度结构 | 第177-184页 |
二、 完善规制过程 | 第184-190页 |
三、 引入绩效评估 | 第190-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193-200页 |
致谢 | 第200-20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02-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