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补偿电流跟踪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4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4页 |
第二章 提高谐波电流检测性能的LMS/LMF自适应滤波器 | 第34-51页 |
·三相三线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原理 | 第34-35页 |
·新颖的LMS/LMF自适应滤波器 | 第35-39页 |
·三相负载电流谐波分量检测问题描述 | 第35-36页 |
·i_p-i_q谐波检测法 | 第36-37页 |
·新颖的LMS/LMF自适应滤波算法 | 第37-39页 |
·性能分析 | 第39-42页 |
·收敛条件 | 第39-40页 |
·时间常数 | 第40-41页 |
·失调 | 第41-42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42-45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三章 SAPF电压空间矢量双滞环电流控制方法 | 第51-66页 |
·问题描述 | 第51-52页 |
·SAPF电压空间矢量控制原理 | 第52-55页 |
·SAPF电压空间矢量双滞环控制新方法 | 第55-60页 |
·电流跟踪控制原理 | 第55-56页 |
·△i的区域划分 | 第56-57页 |
·u~*的区域划分 | 第57-58页 |
·电压空间矢量的选择 | 第58-60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0-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四章 SAPF神经网络逆线性化解耦控制 | 第66-86页 |
·问题描述 | 第66-67页 |
·SAPF数学模型及其可逆性 | 第67-70页 |
·SAPF数学模型 | 第67-69页 |
·可逆性证明 | 第69-70页 |
·SAPF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 | 第70-74页 |
·SAPF逆系统及伪线性复合系统 | 第70-71页 |
·SAPF神经网络逆系统结构 | 第71-72页 |
·SAPF神经网络逆系统的训练 | 第72-73页 |
·SAPF神经网络逆复合控制 | 第73-74页 |
·SAPF神经网络逆系统控制仿真及分析 | 第74-84页 |
·负载稳态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5-77页 |
·负载突变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7-78页 |
·SAPF解耦性能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78-81页 |
·元件参数变化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81-84页 |
·小结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6页 |
第五章 SAPF滑模变结构统一控制 | 第86-101页 |
·问题描述 | 第86-87页 |
·SAPF滑模变结构统一控制策略 | 第87-91页 |
·SAPF的dq数学模型 | 第87-88页 |
·SAPF滑模变结构统一控制设计 | 第88-89页 |
·等效控制的存在性分析 | 第89-90页 |
·滑模控制的稳定性分析 | 第90页 |
·抖振抑制和逆变器的PWM信号生成 | 第90-91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1-98页 |
·负载稳态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1-92页 |
·负载突变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2-95页 |
·元件参数变化时的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4页 |
·总结 | 第101-102页 |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与研究成果介绍 | 第105-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