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23页 |
·番茄斑萎病毒简介 | 第10-18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分类 | 第10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发生及分布 | 第10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危害 | 第10-11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危害症状 | 第11-13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传播介体 | 第13-14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病原形态 | 第14-15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防治方法 | 第15-16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6-18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 第18-22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原理 | 第18-20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 | 第20-21页 |
·绝对定量 | 第20页 |
·相对定量 | 第20-21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特点 | 第21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植物病毒检测方面的应用 | 第21-22页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2 番茄斑萎病毒的ELISA与RT-PCR检测 | 第23-34页 |
·实验材料 | 第23页 |
·病毒、菌株、质粒 | 第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的配制见附表 | 第23页 |
·主要器材 | 第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接种纯化 | 第23-24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接种 | 第23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纯化 | 第23-24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ELISA检测 | 第24页 |
·番茄斑萎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24-29页 |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4-25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25页 |
·cDNA的合成 | 第25页 |
·常规PCR反应 | 第25-26页 |
·PCR产物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6页 |
·DNA的割胶回收 | 第26-27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7页 |
·DNA产物的连接 | 第27-28页 |
·DNA产物的转化 | 第28页 |
·重组质粒的PCR筛选 | 第28页 |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 第28-29页 |
·重组质粒的PCR鉴定 | 第29页 |
·重组质粒酶切鉴定 | 第29页 |
·重组质粒测序鉴定 | 第29页 |
·番茄斑萎病毒检测结果与分析 | 第29-34页 |
·番茄斑萎病毒病毒的汁液摩擦接种症状 | 第29-30页 |
·ELISA检测结果 | 第30页 |
·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 第30-32页 |
·分析 | 第32-34页 |
3 番茄斑萎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4-44页 |
·材料 | 第34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 第34-37页 |
·特异性引物的设计 | 第34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4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34-35页 |
·重组质粒浓度的测定 | 第35页 |
·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参数 | 第35页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35-36页 |
·熔解曲线的建立 | 第36页 |
·灵敏度检测 | 第36页 |
·重复性检测 | 第36页 |
·样品的检测 | 第36-37页 |
·荧光定量PCR结果与分析 | 第37-44页 |
·番茄斑萎病毒重组质粒的浓度测定 | 第37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7-38页 |
·熔解曲线的结果 | 第38页 |
·灵敏度检测结果 | 第38-39页 |
·重复性检测结果 | 第39-40页 |
·样品检测结果 | 第40-43页 |
·分析 | 第43-44页 |
4 讨论与分析 | 第44-47页 |
5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5页 |
作者简介 | 第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