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一、死刑复核程序的历史沿革 | 第9-13页 |
·死刑复核程序在我国古代的形态 | 第9-10页 |
·死刑复核程序在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实践 | 第10-11页 |
·死刑复核程序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立及发展 | 第11-12页 |
·我国2007年以后的死刑复核程序 | 第12-13页 |
二、死刑复核程序之检讨 | 第13-19页 |
·死刑复核程序中被告人应有的权利概述 | 第13-16页 |
·死刑案件中的被告人应享有普通刑事案件审判程序中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 | 第13-14页 |
·死刑案件的被告人应当享有特殊的诉讼权利 | 第14-15页 |
·被告人遭受死刑判决后,应当拥有申请减刑、赦免的特殊权利 | 第15-16页 |
·我国死刑复核程序之检讨 | 第16-19页 |
·被告人最基本的诉讼权利没有得到保障 | 第16-17页 |
·被告人特殊诉讼权利保障制度缺失 | 第17-19页 |
三、域外死刑案件审理制度考察借鉴 | 第19-25页 |
·美国死刑审理程序之特点 | 第19-22页 |
·明确死刑指控 | 第19页 |
·陪审团量刑 | 第19-20页 |
·量刑程序严格 | 第20页 |
·救济保障充分 | 第20-21页 |
·确保有效辩护 | 第21-22页 |
·日本死刑案件审理之特点 | 第22-23页 |
·强制辩护制度 | 第22页 |
·强制上诉制度 | 第22-23页 |
·易于启动的再审程序 | 第23页 |
·台湾地区死刑案件审理之特点 | 第23-25页 |
·死刑案件审理的依职权上诉制度 | 第23-24页 |
·严格的死刑批准程序 | 第24-25页 |
四、我国死刑复核程序改良刍议 | 第25-35页 |
·死刑复核程序的价值对改良程序设置的指引 | 第25-28页 |
·死刑复核程序应具备的价值 | 第25-27页 |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选择 | 第27-28页 |
·复核程序启动方式改良,建立强制上诉制度 | 第28-29页 |
·复核方式改良 | 第29-32页 |
·对部分被告人的死刑复核程序采微创式改良 | 第29-31页 |
·对部分被告人的死刑复核程序采诉讼化改造 | 第31-32页 |
·改良死刑复核程序的合议庭组成方式 | 第32-33页 |
·增加合议庭的成员人数 | 第32-33页 |
·合议庭应采取全体一致的方式确定复核结果 | 第33页 |
·确立死刑复核程序的强制辩护及有效律师帮助制度 | 第33-35页 |
·律师帮助需贯彻诉讼程序的全过程 | 第33-34页 |
·建立被告人的“有效律师帮助”制度 | 第34-35页 |
结语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