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一、 绪论 | 第7-17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页 |
2. 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二) 主要概念的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8-13页 |
1. 主要概念的界定 | 第8-10页 |
2. 相关的理论基础 | 第10-13页 |
(三)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问题的研究 | 第13-14页 |
2. 关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问题的研究 | 第14-16页 |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7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的基本现状——以苏州市为例 | 第17-33页 |
(一) 基于苏州市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17-26页 |
1. 调查目的 | 第17页 |
2. 问卷调查和样本分析 | 第17-26页 |
(二) 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 | 第26-28页 |
1. 可塑性较强 | 第27页 |
2. 更追求自我发展,向往城市生活 | 第27-28页 |
3. 职业期望较高,稳定性较差 | 第28页 |
(三)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工作的措施和经验 | 第28-31页 |
1. 制定了职业指导的相关政策 | 第28-29页 |
2. 搭建网络式的就业服务平台 | 第29-31页 |
(四)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1-33页 |
1. 对职业指导内涵认识不足 | 第31页 |
2. 职业指导针对性不强 | 第31-32页 |
3. 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职业意识 | 第32-33页 |
三、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40页 |
(一) 政府支持力度不足 | 第33-35页 |
1. 政府对职业指导宣传力度不够 | 第33页 |
2. 缺乏针对农民工职业指导的相关政策 | 第33-34页 |
3. 政府资金投入不足 | 第34-35页 |
4. 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 | 第35页 |
(二) 职业指导机构服务不到位 | 第35-37页 |
1. 没有落实好政府的相应政策 | 第35-36页 |
2. 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 | 第36-37页 |
3. 职业指导服务不全面 | 第37页 |
(三) 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缺乏参与职业指导的积极性 | 第37-39页 |
1. 企业不愿投入支持 | 第37-38页 |
2. 职业培训机构缺乏合作意识 | 第38页 |
3. 职业指导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缺乏联系 | 第38-39页 |
(四) 新生代农民职业意识薄弱 | 第39-40页 |
四、 加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的基本对策 | 第40-51页 |
(一) 明确政府主导角色 | 第41-44页 |
1. 加大职业指导宣传力度 | 第41-42页 |
2. 制定职业指导的相关政策 | 第42-43页 |
3. 建立职业指导多元投入机制 | 第43-44页 |
4. 完善职业指导的组织管理制度 | 第44页 |
(二) 大力推进职业指导机构的实施工作 | 第44-48页 |
1. 落实相关政策,争取政策支持 | 第45页 |
2.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 第45-46页 |
3. 完善职业指导服务体系 | 第46-48页 |
(三) 鼓励企业和职业培训机构参与职业指导工作 | 第48-49页 |
1. 深化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的认识 | 第48-49页 |
2. 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指导工作的支持 | 第49页 |
3. 加强职业指导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企业三者之间的联系 | 第49页 |
(四) 提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职业意识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A | 第54-57页 |
附录 B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