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导论 | 第10-20页 |
·选题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理论依据 | 第14-16页 |
·社会学视角下的就业理论 | 第14-15页 |
·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 第15页 |
·社会性别理论 | 第15-16页 |
·社会排斥理论 | 第16页 |
·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社会转型期 | 第16-17页 |
·关中地区 | 第17页 |
·务工 | 第17页 |
·务工模式及其变迁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第一章 关中农村女性务工现状调查 | 第20-30页 |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第20-23页 |
·年龄 | 第20-21页 |
·受教育程度 | 第21-22页 |
·务工地域 | 第22页 |
·务工行业 | 第22-23页 |
·调查村农村女性务工模式的变迁状况 | 第23-27页 |
·务工人数的变化 | 第23-24页 |
·务工女性年龄变化 | 第24-26页 |
·务工行业及获取途径的变化 | 第26页 |
·务工地域的变化 | 第26-27页 |
·农村女性务工模式变迁的特点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关中农村女性务工模式变迁的原因 | 第30-38页 |
·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业机会的增多 | 第30页 |
·关中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就业机会增多 | 第30-31页 |
·社会变迁与女性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关中农村女性外出务工的基础 | 第31-33页 |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便捷的交通,为关中农村女性外出务工提供了便利条件 | 第33页 |
·子女数量减少及闲暇时间增多,为关中农村女性外出务工提供了有利条件 | 第33-34页 |
·政府务工改革的激励政策促进了关中农村女性务工 | 第34-36页 |
·农村女性的家庭与个人需求是促使其务工的内在原因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务工模式变迁对关中农村女性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 第38-44页 |
·务工加快了农村女性对现代文明的接受,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 第38-39页 |
·务工开发了农村妇女人力资源,增加了女性经济收入 | 第39-40页 |
·务工提高了农村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 | 第40-41页 |
·务工扩大了农村女性的自主权 | 第41-42页 |
·务工促进农村女性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转变 | 第42-44页 |
第四章 关中农村女性务工模式变迁所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4-50页 |
·务工模式变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44-46页 |
·务工渠道以非正式渠道为主,组织化程度低 | 第44页 |
·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网络等资源缺乏,存在盲流现象 | 第44-45页 |
·务工领域集中在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层次低下 | 第45页 |
·职业变动以水平流动为主 | 第45-46页 |
·务工模式变迁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6-50页 |
·社会保障不足 | 第46-47页 |
·劳动契约松散 | 第47页 |
·农村女性自身原因 | 第47-50页 |
第五章 加快关中农村女性务工模式变迁的对策思考 | 第50-54页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规 | 第50页 |
·充分发挥媒体宣传力量,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信息网络 | 第50-51页 |
·大力开展灵活多样的技能培训活动 | 第51页 |
·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就业服务 | 第51-52页 |
·提高农村女性自身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