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4页 |
| 一、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一) 国外研究概述 | 第9-11页 |
| (二) 国内研究概述 | 第11-12页 |
| 三、 研究方法、价值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 (一)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二) 本文的研究价值 | 第13页 |
| (三)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一章 廉政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 第14-19页 |
| 一、 廉政建设研究 | 第14-16页 |
| (一) 廉政与廉政建设 | 第14-15页 |
| (二) 廉政建设的特征 | 第15-16页 |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第16-17页 |
| (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16页 |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 第16-17页 |
| 三、 廉政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 | 第17-19页 |
| (一) 廉政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 第17-18页 |
| (二) 思想政治教育是廉政建设的首要基础 | 第18页 |
| (三) 廉政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第19-31页 |
| 一、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 | 第19-21页 |
| (一) 提出依据 | 第19-21页 |
| (二) 出场语境 | 第21页 |
| 二、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特征 | 第21-26页 |
| (一)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 第21-23页 |
| (二)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 第23-25页 |
| (三)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 第25-26页 |
| 三、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对象 | 第26-28页 |
| (一) 国家公职人员 | 第26-27页 |
| (二) 广大青少年学生 | 第27页 |
| (三) 普通社会民众 | 第27-28页 |
| 四、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第28-31页 |
| (一) 诚实守信教育 | 第28页 |
| (二) 公民法制教育 | 第28-29页 |
| (三) 廉政道德教育 | 第29页 |
| (四) 廉政心理教育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31-39页 |
| 一、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31-34页 |
| (一) 思想认识欠缺,责任意识淡薄 | 第32页 |
| (二) 内容晦涩难懂,形式单一乏味 | 第32-33页 |
| (三) 方法单一强硬,反响实效不佳 | 第33页 |
| (四) 工作机制短效,反馈监督不力 | 第33-34页 |
| 二、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原因探析 | 第34-39页 |
| (一) 主观原因分析 | 第34-36页 |
| (二) 客观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 第四章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 第39-46页 |
| 一、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要求 | 第39-41页 |
| (一) 内容科学化 | 第39-40页 |
| (二) 手段现代化 | 第40页 |
| (三) 形式多样化 | 第40-41页 |
| 二、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途径 | 第41-46页 |
| (一) 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 | 第41-42页 |
| (二) 强化有效的阵地建设 | 第42-43页 |
| (三) 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 | 第43-44页 |
| (四) 建立完善的法规体系 | 第44-46页 |
| 第五章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建立 | 第46-52页 |
| 一、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 | 第46-47页 |
| (一)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建立依据 | 第46-47页 |
| (二)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内涵 | 第47页 |
| 二、 廉政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内容 | 第47-52页 |
| (一) 预警机制 | 第48页 |
| (二) 心理干预机制 | 第48-49页 |
| (三) 利益协调机制 | 第49页 |
| (四) 激励机制 | 第49-50页 |
| (五) 反馈机制 | 第50页 |
| (六) 监督机制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3-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