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进展 | 第10-15页 |
·水稻钵育抛摆栽技术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移栽密度对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 第11-13页 |
·移栽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 第13-14页 |
·移栽密度对水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 第14-15页 |
·移栽密度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15页 |
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2页 |
第二章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及物质生产的影响 | 第22-40页 |
1 引言 | 第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试验地点及品种 | 第22-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4-25页 |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2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25-28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群体茎蘖成穗率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干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 第30-35页 |
4 讨论 | 第35-36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的适宜密度规格探讨 | 第35页 |
·三连孔、二连孔栽培增产机制及其光合物质积累特征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第三章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群体光合特征的影响 | 第40-50页 |
1 引言 | 第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1页 |
·实验地点及品种 | 第40页 |
·试验设计 | 第40-4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1页 |
·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 第4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6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各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及光合势的影响 | 第41-43页 |
·抽穗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 | 第43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群体透光率的影响 | 第43-45页 |
·三种类型钵苗摆栽最高产处理抽穗后的上三叶SPAD值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与转运的影响 | 第50-64页 |
1 引言 | 第50-5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51页 |
·实验地点及品种 | 第51页 |
·试验设计 | 第51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51页 |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5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1-59页 |
·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水稻群体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51-54页 |
·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水稻各器官氮素吸收量及其比例的影响 | 第54-56页 |
·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对水稻抽穗至成熟期氮素转运的影响 | 第56-58页 |
·不同类型钵苗及摆栽密度条件下水稻氮素吸收量及抽穗至成熟期茎鞘、叶转运量与产量的相关系数 | 第58-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不同摆栽密度对水稻氮素吸收、转运特征的影响及大穴稀植摆栽氮素吸收、转运优势 | 第59-60页 |
·不同类型钵苗与摆栽密度条件下氮素吸收、转运与产量的关系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五章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群体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 第64-74页 |
1 引言 | 第6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实验地点及品种 | 第64页 |
·试验设计 | 第64-65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65页 |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 第6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5-72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水稻抗倒伏特性的影响 | 第65-67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水稻充实度性状的影响 | 第67-69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植株形态特征以及单茎茎鞘含钾量的影响 | 第69-71页 |
·抗倒伏特性与植株主要性状的相关性 | 第71-72页 |
4 讨论 | 第72页 |
·不同摆栽密度对水稻群体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 第72页 |
·三连孔、二连孔钵苗摆栽水稻抗倒伏能力 | 第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4-75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 第74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 第75页 |
·不同类型钵苗摆栽密度对粳型超级稻抗倒伏能力的影响 | 第75页 |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75页 |
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