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农杆菌vbp基因表达调控分子机理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9-23页
   ·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第9页
   ·农杆菌介导的T-DNA转移的过程第9-14页
     ·Ti质粒第10-11页
     ·致毒蛋白VirD2的结构与功能第11页
     ·VirA-VirG双组份信号转导系统第11-14页
       ·vir区基因的诱导表达第12页
       ·VirA操纵子的诱导活化第12页
       ·VirG的活化进而激活vir区基因的表达第12-13页
       ·VBP蛋白及其生物学功能第13-14页
   ·农杆菌T-复合物的形成第14-15页
     ·T-单链的形成第14页
     ·T-复合物的形成第14-15页
   ·农杆菌T-复合物的转运通道-Ⅳ型分泌系统(type Ⅳ secretion system,T4SS)第15-17页
     ·农杆菌T-复合物与Ⅳ型分泌系统的识别第16-17页
   ·T-DNA与宿主DNA的整合的机制第17页
   ·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第17-21页
     ·原核生物操纵子第17-18页
     ·启动子第18-20页
       ·原核启动子的保守模式第19页
       ·决定原核启动子强弱的因素第19-20页
     ·RNA聚合酶第20页
     ·原核生物转录因子第20-21页
   ·该研究的目的第21-22页
   ·该研究的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3-41页
   ·细菌、质粒、引物和培养基第23-26页
   ·工具酶和试剂盒第26页
   ·农杆菌vbp基因调控区结合蛋白的分离与鉴定第26-33页
     ·vbp基因上游序列的选定第27-29页
     ·磁珠的预处理第29页
     ·农杆菌C58菌株的诱导培养第29页
     ·超声破碎仪破碎农杆菌C58菌体第29-30页
     ·处理好的磁珠与生物素化的DNA结合第30页
     ·磁珠DNA复合体与破碎后的蛋白上清结合第30页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第30-33页
     ·MALDI-TOF质谱鉴定第33页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鉴定第33-41页
     ·vbp1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第33-34页
     ·验证vbp1基因启动子在探测载体中的转录活性第34-37页
       ·PCR扩增带有gfp基因的vbp1启动子序列AB第35页
       ·序列AB的BamH Ⅰ酶切第35-36页
       ·提取大肠杆菌pRSET-A质粒第36页
       ·PCR扩增去除T7启动子的pRSET-A载体序列第36页
       ·DNA的酶切、酶连和转化第36-37页
     ·vbp1基因启动子序列突变位点的设计第37-41页
       ·SigmaA结合位点的突变第37-39页
       ·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5位碱基的突变第39-40页
       ·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6位和-68位碱基的突变第40-41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41-58页
   ·农杆菌vbp基因调控区结合蛋白的分离与鉴定第41-48页
     ·vbp基因上游序列的选定第41-42页
     ·vbp基因上游调控区结合蛋白的分离结果第42-44页
     ·MALDI-TOF质谱鉴定结果第44-48页
   ·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鉴定第48-58页
     ·vbp1基因启动子序列分析结果第48-51页
       ·验证vbp1基因启动子在探测载体中的转录活性第48-51页
     ·突变位点的设计第51-58页
       ·SigmaA结合位点的突变对vb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5位碱基的突变对vb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第52-54页
       ·转录因子Fnr结合位点中-66位和-68位碱基的突变对vbp1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第54-55页
       ·重组质粒中表达的荧光蛋白的定量分析第55-58页
第四章 实验讨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拟南芥AT14A蛋白调控干旱胁迫应答的转录组学研究
下一篇:非洲猪瘟病毒p30重组蛋白的表达及单克隆抗体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