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6页 |
符号说明 | 第6-7页 |
文献综述一 | 第7-18页 |
1 非洲猪瘟病原学 | 第7-10页 |
·非洲猪瘟病毒的分类、形态与结构 | 第7-8页 |
·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 | 第8页 |
·非洲猪瘟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 第8页 |
·非洲猪瘟的诊断 | 第8-10页 |
2 非洲猪瘟病毒基因组 | 第10-12页 |
·结构基因组成 | 第10-11页 |
·结构蛋白基因 | 第11页 |
·巨噬细胞宿主范围相关基因 | 第11页 |
·毒力相关基因 | 第11-12页 |
·免疫逃避基因 | 第12页 |
3 非洲猪瘟病毒的感染机制 | 第12-14页 |
·病毒对宿主细胞的侵入机制 | 第12页 |
·ASFV侵入宿主细胞后的DNA复制机制 | 第12页 |
·参与ASFV装配过程的蛋白及装配机制 | 第12-13页 |
·成熟病毒粒子向胞外的运输释放机制 | 第13-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8页 |
文献综述二 | 第18-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5页 |
研究内容一 | 第25-35页 |
摘要 | 第25页 |
1 材料 | 第25-27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25页 |
·工具酶和试剂 | 第25-2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6页 |
·培养液 | 第26-27页 |
·感受态的制备 | 第27页 |
2 方法 | 第27-31页 |
·重组载体pET-P30的构建 | 第27-29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涂板及鉴定 | 第29页 |
·重组p30的诱导表达 | 第29-30页 |
·目的蛋白p30的纯化 | 第30-31页 |
3 结果 | 第31-34页 |
·pUC57-P30和pET-30a的酶切 | 第31页 |
·pET-P30的酶切鉴定 | 第31-32页 |
·重组菌诱导表达 | 第32-33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5页 |
研究内容二 | 第35-50页 |
摘要 | 第35页 |
1 材料 | 第35-37页 |
·细胞和实验动物 | 第35页 |
·质粒和菌种 | 第35页 |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主要培养基的配置 | 第36-37页 |
2 方法 | 第37-44页 |
·免疫原的透析 | 第37页 |
·小鼠的免疫 | 第37页 |
·免疫原的检测 | 第37-39页 |
·方阵试验确定最佳包被抗原浓度及阳性血清效价的测定 | 第39-40页 |
·饲养细胞的准备 | 第40页 |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 第40页 |
·脾淋巴细胞的准备 | 第40-41页 |
·细胞融合 | 第41页 |
·阳性克隆的筛选 | 第41-42页 |
·亚克隆 | 第42页 |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检测 | 第42-43页 |
·腹水制备 | 第43页 |
·单克隆抗体的亚类鉴定 | 第43-44页 |
·单克隆抗体的ELISA效价测定 | 第44页 |
3 结果 | 第44-48页 |
·小鼠免疫血清的抗体效价检测 | 第44-45页 |
·免疫血清的特异性检测 | 第45-46页 |
·单克隆抗体的检测 | 第46-47页 |
·杂交瘤细胞株的定株 | 第47-48页 |
·单克隆抗体的亚类鉴定 | 第48页 |
·腹水单克隆抗体的效价测定 | 第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