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9页 |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低阶煤泥的特性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细粒低阶煤泥降灰方法研究现状 | 第13-26页 |
| ·浮游分选 | 第13-21页 |
| ·重力(或离心重力)分选 | 第21-25页 |
| ·其他分选方法 | 第25-26页 |
| ·课题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 第26-29页 |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26-27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 第二章 煤样性质测试及分析 | 第29-39页 |
| ·工业分析 | 第29页 |
| ·元素分析 | 第29-30页 |
| ·煤样红外光谱分析 | 第30-32页 |
| ·煤样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2-34页 |
| ·煤样粒度特性分析 | 第34-35页 |
| ·煤样的可选性分析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9页 |
| 第三章 煤泥浮选捕收剂试验研究 | 第39-75页 |
| ·捕收剂选择试验设计 | 第39-42页 |
| ·试验研究用设备 | 第39页 |
| ·试验研究用药剂 | 第39-40页 |
| ·试验研究方法 | 第40-41页 |
| ·试验效果评定指标 | 第41-42页 |
| ·未脱泥浮选捕收剂选择试验 | 第42-63页 |
| ·单一捕收剂浮选试验 | 第42-44页 |
|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浮选试验 | 第44-51页 |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浮选试验 | 第51-57页 |
|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浮选试验 | 第57-62页 |
| ·本节小结 | 第62-63页 |
| ·脱泥浮选捕收剂选择试验 | 第63-68页 |
| ·+0.045mmm和-0.045mm物料性质测试 | 第63-66页 |
| ·煤油浮选试验 | 第66页 |
| ·相同用量下不同捕收剂浮选试验 | 第66-68页 |
| ·本节小结 | 第68页 |
| ·捕收剂作用机理研究 | 第68-73页 |
| ·药剂红外光谱分析 | 第68-70页 |
| ·捕收剂对1#煤样未脱泥作用机理分析 | 第70-71页 |
| ·捕收剂对1#煤样脱泥后作用机理分析 | 第71-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 第四章 煤泥浮选调整剂试验研究 | 第75-89页 |
| ·煤泥的调整剂浮选试验流程 | 第75页 |
| ·煤泥无机盐调整剂浮选试验 | 第75-79页 |
| ·煤油+无机盐调整剂浮选试验 | 第75-76页 |
| ·正浮选捕收剂+调整剂浮选试验 | 第76-78页 |
| ·反浮选捕收剂+无机盐调整剂浮选试验 | 第78-79页 |
| ·煤泥pH值调整剂浮选试验 | 第79-83页 |
| ·司盘80(15%油溶)在不同pH值下浮选试验 | 第79-80页 |
| ·纳尔科9858在不同pH值下浮选试验 | 第80-81页 |
| ·无机盐、pH值调整剂共同作用浮选试验 | 第81-83页 |
| ·煤泥分散剂浮选试验 | 第83-85页 |
| ·六偏磷酸钠浮选试验 | 第84页 |
| ·水玻璃浮选试验 | 第84-85页 |
| ·煤泥pH浮选试验机理 | 第85-87页 |
| ·煤样脱泥pH值浮选试验 | 第85-86页 |
| ·pH值浮选试验机理 | 第86-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 第五章 煤泥重选规律研究 | 第89-101页 |
| ·煤泥重选试验设计 | 第89-91页 |
| ·重选试验设备 | 第89页 |
| ·重选试验方法 | 第89-90页 |
| ·重选试验系统图 | 第90-91页 |
| ·试验效果评定指标 | 第91页 |
| ·煤泥分选试验 | 第91-97页 |
| ·旋流器最佳结构的确定 | 第91-95页 |
| ·最佳结构下最佳压力的确定 | 第95-97页 |
| ·最佳试验条件下分选结果 | 第97页 |
| ·煤泥分选分级试验 | 第97-99页 |
| ·结论 | 第99-10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 ·结论 | 第101-102页 |
| ·展望 | 第102-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