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粒级煤泥浮选机试验研究与流场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7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11页 |
| ·粗颗粒浮选的理论研究 | 第11-14页 |
| ·粗颗粒浮选过程 | 第11-14页 |
| ·强化粗颗粒浮选的措施 | 第14页 |
| ·典型粗粒浮选设备简介 | 第14-24页 |
| ·充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 | 第14-18页 |
| ·自吸气机械搅拌式浮选机 | 第18-20页 |
| ·无机械搅拌粗粒浮选设备 | 第20-24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内容 | 第24-27页 |
| ·本文研究的背景 | 第24页 |
| ·本文研究的内容 | 第24-27页 |
| 第二章 实验室浮选机工作原理及试验系统 | 第27-33页 |
| ·浮选机结构 | 第27-28页 |
| ·槽体 | 第27页 |
| ·叶轮定子系统 | 第27-28页 |
| ·格栅板 | 第28页 |
| ·循环通道和假底 | 第28页 |
| ·浮选机工作原理 | 第28-30页 |
| ·实验室浮选试验系统 | 第30-33页 |
| 第三章 宽粒级煤泥浮选机流场数值模拟 | 第33-55页 |
| ·计算流体力学简介 | 第33页 |
| ·CFD软件FLUENT | 第33-35页 |
| ·FLUENT简介 | 第33-34页 |
| ·FLUENT程序结构和求解过程 | 第34-35页 |
| ·湍流模型和数值方法 | 第35-38页 |
| ·标准k-ε模型 | 第36-37页 |
| ·RNG k-ε模型 | 第37页 |
| ·reliable k-ε模型 | 第37-38页 |
| ·模型的建立和网格的划分 | 第38-39页 |
|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9-40页 |
| ·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39页 |
|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9-40页 |
| ·流场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0-54页 |
| ·浮选机流场压力分布 | 第41-43页 |
| ·浮选机不同结构模型的速度分布 | 第43-49页 |
| ·不同结构模型下的湍流特性 | 第49-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四章 宽粒级煤泥浮选机浮选试验研究 | 第55-65页 |
| ·试验煤样煤质特性 | 第55-57页 |
| ·试验煤样来源 | 第55页 |
| ·煤样小筛分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页 |
| ·煤样浮沉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 ·浮选试验效果评定方法 | 第57-58页 |
| ·数量效率 | 第57页 |
| ·可燃体回收率 | 第57-58页 |
| ·浮选试验研究 | 第58-64页 |
| ·充气量对浮选结果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叶轮转速对浮选机浮选结果的影响 | 第59-62页 |
| ·入料浓度和叶轮转速对浮选结果的影响 | 第62-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第五章 改变浮选机结构后的试验研究 | 第65-71页 |
| ·改变尾矿排出口的浮选结果 | 第65-66页 |
| ·改变循环孔的浮选结果 | 第66-67页 |
| ·同时改变尾矿排出口和循环孔的浮选结果 | 第67页 |
| ·改变浮选机结构前后试验结果对比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 ·论文完成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 第71-72页 |
| ·后续研究及改进方向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