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的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综述述评 | 第14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基本框架 | 第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5-17页 |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 | 第16-17页 |
2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基本理论 | 第17-24页 |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县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 第17-18页 |
·县域经济竞争力 | 第18-19页 |
·县域经济竞争力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经济增长理论 | 第19-20页 |
·比较优势理论 | 第20页 |
·竞争优势理论 | 第20页 |
·IMD和WEF的国家(地区)竞争力理论 | 第20-21页 |
·混合经济理论 | 第21页 |
·系统论 | 第21-22页 |
·县域经济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 第22-24页 |
·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硬力因素 | 第22页 |
·影响县域经济竞争力的软力因素 | 第22-24页 |
3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 | 第24-38页 |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24-33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2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 第24-33页 |
·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方法 | 第33-38页 |
·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 | 第34-35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35-37页 |
·系统聚类分析法 | 第37-38页 |
4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 第38-59页 |
·数据预处理和评价指标体系权数确定 | 第38-40页 |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 第38页 |
·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权数确定 | 第38-40页 |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 | 第40-59页 |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分类评价 | 第40-57页 |
·目标层评价 | 第57-59页 |
5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分析 | 第59-70页 |
·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整体分析 | 第59-61页 |
·县域经济总量增加,但总体水平落后 | 第59页 |
·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差异较大 | 第59-61页 |
·县域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但层次仍然较低 | 第61页 |
·县域社会保障水平低,受限于县域财政 | 第61页 |
·进出口与投资增长较快,还有待加强 | 第61页 |
·主要县域经济竞争力优势与劣势分析 | 第61-70页 |
·繁昌县经济竞争力分析 | 第62-63页 |
·宁国市经济竞争力分析 | 第63-65页 |
·芜湖县经济竞争力分析 | 第65-66页 |
·利辛县经济竞争力分析 | 第66-67页 |
·泗县经济竞争力分析 | 第67-68页 |
·灵璧县经济竞争力分析 | 第68-70页 |
6 提升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 第70-76页 |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 第70-71页 |
·连接和延长农业产业链 | 第70页 |
·集成应用现代生产要素 | 第70页 |
·培育新型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 第70页 |
·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 | 第70-71页 |
·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 | 第71-72页 |
·以“一化三基”作动力 | 第71页 |
·优化工业布局 | 第71页 |
·注重环境保护 | 第71-72页 |
·推进科技创新 | 第72页 |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 第72页 |
·发展特色经济和民营经济 | 第72-73页 |
·加速城镇化进程 | 第73-74页 |
·大力建设城镇基础设施 | 第73页 |
·充分利用大城市辐射力 | 第73-74页 |
·早日破除制度障碍 | 第74页 |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 第74-76页 |
·大力加强劳务输出 | 第74-75页 |
·深入开展招商引资 | 第75-76页 |
附录 | 第76-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