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高校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论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4页
绪论第14-21页
 (一)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二) 研究的现状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第15-19页
 (三)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第19-21页
  1. 研究的内容第19-20页
  2. 研究的方法第20-21页
一、高校学生社团概述第21-27页
 (一) 大学生社团的概念第21-22页
 (二) 高校学生社团的特点第22-25页
  1. 组织的独创性与自发性第23页
  2. 结构的复合性与松散性第23-24页
  3. 成员的趋从性与认同性第24页
  4. 运作的自为性与自控性第24页
  5. 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第24-25页
 (三) 当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类型第25-27页
  1. 理论探究型第25页
  2. 学术科技型第25-26页
  3. 公益服务型第26页
  4. 文体娱乐型第26-27页
  5. 自主创业型第27页
二、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第27-38页
 (一) 有利于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第30-32页
  1. 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第30-31页
  2. 激发学生的文化参与热情第31页
  3. 为学生提供文化创作的实践平台第31-32页
 (二) 有利于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锤炼和形成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第32-34页
  1. 践履教化功能,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第32-33页
  2. 发挥导向功能,确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塑造标准第33页
  3. 体现自律功能,将健康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模式第33-34页
 (三) 有利于营造积极向上、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第34-36页
  1. 展现特色——促进校园文化的丰富多彩第34页
  2. 自主管理——强化校园文化的健康向上第34-35页
  3. 养成教育——达成校园文化的精致雅逸第35-36页
 (四) 有利于为校园文化繁荣与发展注入新活力第36-38页
  1. 沟通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桥梁第36-37页
  2. 推动校园文化的变迁,凝炼和形成新的文化生长点第37-38页
  3. 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增添校园文化建设活力第38页
三、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作用发挥的现状第38-53页
 (一) 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已经取得的成绩第39-46页
  1. 大学生参与度高、参与面广第39-41页
  2. 组织形式多样,活动内容丰富第41-43页
  3. 制度化管理较规范,指导教师配备较齐全第43-45页
  4. 学生社团实际运行效果较明显第45-46页
 (二) 当下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46-50页
  1. 社团发展不平衡限制了校园文化的群众性和广泛性第46-47页
  2. 社团经费短缺限制了校园文化的高品位和高标准第47-49页
  3. 社团指导不够限制了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第49-50页
  4. 成员自主投入不够限制了校园文化的渗透力和凝聚力第50页
 (三) 高校学生社团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第50-53页
  1. 学生社团发展目标定位不明晰第50-51页
  2. 学生社团管理体制及干部培训机制有待健全第51-52页
  3. 学生社团指导机制不完善第52页
  4. 学生社团扶持力度不足及社会环境的负面冲击第52-53页
四、优化高校学生社团运作机制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对策第53-68页
 (一) 加强大学生社团文化的理论引导第53-56页
  1. 以全面发展的目标培养大学生第54页
  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第54-55页
  3. 以和谐文化的思想塑造大学生第55页
  4. 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发展大学生第55-56页
  5. 以改革创新思想激励大学生第56页
 (二) 优化大学生社团管理模式,构建切实有效的支持体系第56-61页
  1. 建立科学的社团管理体制第56-57页
  2. 完善社团指导教师遴选和激励机制第57-58页
  3. 健全社团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机制第58-60页
  4. 构建社团财力物力支持体系第60-61页
 (三) 整合各类大学生社团,形成相竟而奇的社团文化氛围第61-65页
  1. 重点抓好理论学习与学术类社团建设第61-62页
  2. 正确引导文娱体育类社团第62-63页
  3. 注重培育精品示范类社团第63-64页
  4. 构筑体现民族文化元素的多元社团第64-65页
 (四) 鼓励大学生社团创新,建设创新进取的社团文化第65-68页
  1. 强化品牌塑造,营建强力型社团第65-66页
  2. 借鉴海外经验,营造国际化社团第66-67页
  3. 兼容时尚传统,创设创新型社团第67-68页
结束语第68-70页
附录一第70-74页
附录二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后记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研究--基于上海市部分高校的实证调查
下一篇: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心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