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导论 | 第12-17页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 入党动机的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2. 入党动机的类型分析 | 第14-15页 |
3. 大学生入党动机呈现多样化的原因分析 | 第15页 |
4. 端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途径探析 | 第15-16页 |
(三) 研究目标、内容 | 第16-17页 |
1. 研究目标 | 第16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四)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 文献分析法 | 第17页 |
2. 调查问卷法 | 第17页 |
3. 访谈法 | 第17页 |
一、“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理论阐述 | 第17-27页 |
(一) 入党动机概念的界定 | 第17-21页 |
1. 动机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2. 入党动机概念的界定 | 第19-20页 |
3.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提出 | 第20-21页 |
(二)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类型和模式 | 第21-25页 |
1.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类型 | 第21-23页 |
2.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模式 | 第23-25页 |
(三)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教育 | 第25-27页 |
1. 入党动机与政治信仰的关系辨析 | 第25-26页 |
2、“90后”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功能探析 | 第26-27页 |
二、“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 | 第27-46页 |
(一) 研究构思 | 第28-29页 |
1. 研究目标 | 第28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二) 研究设计 | 第29-31页 |
1. 变量界定 | 第29-30页 |
2. 研究假设 | 第30-31页 |
(三) 问卷测试 | 第31-33页 |
1. 问卷设计 | 第31页 |
2. 问卷调查 | 第31-32页 |
3. 问卷检验 | 第32-33页 |
(四) 数据分析 | 第33-46页 |
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第34-36页 |
2.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总体状况分析 | 第36-38页 |
3. 人口统计量对“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影响分析 | 第38-45页 |
4.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三、影响“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因素分析 | 第46-58页 |
(一) 社会因素 | 第46-52页 |
1. 部分西方价值观念动摇了“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信念 | 第47-49页 |
2. 部分党员形象败坏加深了“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不纯 | 第49-50页 |
3、就业压力的凸显加剧了“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私利化 | 第50-52页 |
(二) 学校因素 | 第52-55页 |
1.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足导致“90后”大学生价值观缺位 | 第52-54页 |
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到位导致“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纯 | 第54-55页 |
(三) 家庭因素 | 第55-58页 |
1、父辈的价值观的引导是“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基础性因子 | 第56-57页 |
2、家庭教育方式是“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重要影响因子 | 第57-58页 |
四、端正“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的思路探析 | 第58-68页 |
(一) 入党前:加强教育引导工作,端正学生入党动机 | 第58-62页 |
1. 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需求理论 | 第58-60页 |
2. 引导“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入党动机 | 第60-62页 |
(二) 入党时:健全动机考察机制,严把批准考察关 | 第62-65页 |
1. 设立严格准入机制,完善甄别测评机制 | 第62-64页 |
2. 严把党员发展关,严审发展对象材料 | 第64-65页 |
(三) 入党后:深化入党继续教育,提供实践锻炼平台 | 第65-68页 |
1. 以社会实践为平台,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 | 第65-66页 |
2. 以素质教育为载体,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格 | 第66-67页 |
3. 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增强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附录1 | 第70-74页 |
附录2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