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轻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造纸工业论文

季铵型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其处理造纸废渣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造纸废渣概述第13-15页
     ·产生来源第13页
     ·造纸废渣资源化研究现状第13-15页
     ·造纸废渣资源化的环境意义第15页
   ·两性聚丙烯酰胺研究现状第15-19页
     ·两性聚丙烯酰胺概述第16页
     ·两性聚丙烯酰胺研究进展第16-18页
     ·两性聚丙烯酰胺在造纸中的应用第18-19页
   ·反相微乳液聚合机理第19-21页
     ·成核方式第19页
     ·粒子增长机理第19-20页
     ·聚合过程物理模式第20-21页
   ·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的组成第21-24页
     ·阴、阳离子单体第21-22页
     ·油相第22页
     ·引发剂第22-24页
     ·乳化剂第24页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24-26页
     ·研究意义第24-25页
     ·研究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OCC 废纸造纸废渣中细小纤维的特性研究第26-34页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26-27页
     ·实验原料第26页
     ·实验仪器第26-27页
   ·实验方法与条件第27-29页
     ·废渣样品预处理第27页
     ·纤维筛分第27页
     ·纤维长度测定第27页
     ·纤维物理形态观察第27页
     ·纤维物化特性分析第27-29页
   ·结果与讨论第29-33页
     ·纤维筛分第29-30页
     ·纤维长度分析第30页
     ·纤维物理形态第30-31页
     ·物化特性分析第31-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DMC/AM/AA 反相微乳液体系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第34-42页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34-35页
     ·实验原料第34-35页
     ·实验仪器第35页
   ·实验方法第35-36页
     ·筛选油相和乳化体系第35页
     ·微乳液的制备第35页
     ·鉴定与质量评价第35-36页
   ·结果与讨论第36-41页
     ·油相的选择第36页
     ·乳化体系的选择第36-37页
     ·最佳制备条件的选取第37-41页
     ·鉴定结果第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季铵型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制备及表征第42-53页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42-43页
     ·实验原料第42页
     ·实验仪器第42-43页
   ·实验方法第43-45页
     ·正交实验设计第43页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反相微乳液聚合第43-44页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第44-45页
     ·单体转化率的测定第45页
     ·透光率和电导率的测定第45页
     ·表征方法第45页
   ·结果分析第45-51页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45-48页
     ·微乳液的理化指标第48页
     ·红外分析结果第48-49页
     ·热重分析结果第49-50页
     ·体系粒径分布第50-51页
   ·本章小结第51-53页
第五章 季铵型两性聚丙烯酰胺应用效果及增强机理研究第53-65页
   ·实验原料及仪器第53页
     ·实验原料第53页
     ·实验仪器第53页
   ·实验方法第53-54页
     ·抄片工艺第53-54页
     ·助留性能的检测第54页
     ·助滤性能的检测第54页
     ·分析方法第54页
   ·结果与讨论第54-63页
     ·两性聚丙烯酰胺加入顺序的影响第54-55页
     ·两性聚丙烯酰胺用量的影响第55-56页
     ·pH 值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第56-57页
     ·不同造纸助剂应用效果的对比研究第57-58页
     ·改性后纤维结构及性能研究第58-60页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增强机理第60-63页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件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黄秋葵降血脂的功能与作用机理研究
下一篇:构象特征影响球蛋白乳化与界面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