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不是春天的雨--语文教学的“前概念”意蕴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引论 | 第8-15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8-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对语文教育改革的意义 | 第9页 |
(二) 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 第9页 |
(三)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 第9-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一) 语文课程论——教什么? | 第10-11页 |
(二) 语文教学论——怎么教? | 第11-12页 |
四、本题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一) 语言使用的“前概念”意义 | 第12页 |
(二) 语文素养和语文教育 | 第12-13页 |
五、研究设计和论证 | 第13-14页 |
六、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语言的“前概念”意蕴 | 第15-18页 |
一、语言是存在的家 | 第15页 |
二、语言,如其所是地呈示着世界 | 第15-16页 |
三、语言的“前概念”意蕴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前概念”的语文教学 | 第18-21页 |
一、语文何为? | 第18-19页 |
二、“前概念”的语文教学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前概念”语文教学的行动研究 | 第21-32页 |
一、散文中的“前概念”意蕴 | 第21-25页 |
(一) 深入文本,明白“是什么” | 第21-22页 |
(二) 关于“怎么教” | 第22-25页 |
二、诗词格律是概念的还是“前概念”的? | 第25-30页 |
三、“前概念”语文作文教学 | 第30-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3页 |
附录 | 第33-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