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缩略语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1 糖尿病的现状和 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第13-16页 |
·糖尿病的现状 | 第13-14页 |
·2 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第14-16页 |
2 2 型糖尿病模型动物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3 霍乱毒素 B 亚基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4 鲨肝活性肽研究进展 | 第19页 |
5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发现 | 第19-20页 |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优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1-24页 |
1 实验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3 实验流程图 | 第23-24页 |
第三章 CTB-APSL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4-29页 |
1 序列与工具 | 第24页 |
·序列 | 第24页 |
·工具和软件 | 第24页 |
2 方法 | 第24-25页 |
·CTB-APSL 基因的获得 | 第24页 |
·CTB-APSL 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24-25页 |
3 结果 | 第25-28页 |
·CTB-APSL 基因的序列 | 第25页 |
·疏水性分析 | 第25-26页 |
·跨膜区和信号肽分析 | 第26-28页 |
·二级结构的预测 | 第28页 |
·功能位点分析 | 第28页 |
4 讨论 | 第28-29页 |
第四章 CTB-APSL 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 第29-47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29-33页 |
·质粒与菌株 | 第29页 |
·工具酶与试剂 | 第29页 |
·仪器 | 第29-30页 |
·主要试剂的配置 | 第30-33页 |
2 方法 | 第33-42页 |
·pET-28a(+)-CTB-APSL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3-41页 |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与分析 | 第41-42页 |
3 结果 | 第42-46页 |
·获得 CTB、APSL 和 CTB-APSL 片段 | 第42-44页 |
·重组质粒 pET-28a(+)-CTB-APSL 的鉴定 | 第44页 |
·序列测定 | 第44页 |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的诱导表达与分析 | 第44-45页 |
·融合蛋白的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 第45-46页 |
4 讨论 | 第46-47页 |
第五章 CTB-APSL 融合蛋白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 第47-66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47-48页 |
·材料 | 第47页 |
·试剂 | 第47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47-48页 |
2 方法 | 第48-56页 |
·pFastBac1-CTB-APSL 重组转移质粒的构建 | 第48-51页 |
·重组基因组 Bacmid-CTB-APSL 的构建 | 第51-53页 |
·重组病毒 BmNPV-CTB-APSL 的获得及鉴定 | 第53-54页 |
·CTB-APSL 融合蛋白的表达与收集 | 第54-55页 |
·ELISA 法测定融合蛋白表达量与 GM1 结合力 | 第55-56页 |
·融合蛋白的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 第56页 |
3 结果 | 第56-65页 |
·pFastBac1-CTB-APSL 重组转移质粒的鉴定 | 第56-57页 |
·重组 Bacmid 的 PCR 鉴定 | 第57-58页 |
·重组 Bacmid 转染家蚕细胞 | 第58-59页 |
·重组病毒 BmNPV-CTB-APSL 的鉴定 | 第59-60页 |
·序列测定 | 第60页 |
·重组病毒的滴度测定 | 第60-61页 |
·CTB-APSL 融合蛋白在家蚕中的表达 | 第61-63页 |
·融合蛋白 GM1 受体结合能力分析 | 第63页 |
·融合蛋白的 Western blotting 检测 | 第63-65页 |
4 讨论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口服 CTB-APSL 融合蛋白对 2 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 | 第66-84页 |
1 材料与试剂 | 第66-67页 |
·材料 | 第66页 |
·试剂 | 第66页 |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66-67页 |
2 方法 | 第67-69页 |
·2 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 | 第67页 |
·实验动物分组给药和处理 | 第67-68页 |
·指标检测 | 第68-69页 |
3 结果 | 第69-81页 |
·2 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状态 | 第69页 |
·不同给药处理小鼠体重的变化 | 第69-70页 |
·不同给药处理小鼠空腹血糖的变化 | 第70-72页 |
·不同给药处理对小鼠肾脏系数和脾脏系数的影响 | 第72-73页 |
·不同给药处理对小鼠空腹胰岛素的影响 | 第73-74页 |
·不同给药处理对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 第74-76页 |
·不同给药处理对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 的影响 | 第76-77页 |
·不同给药处理对小鼠胰腺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 第77-78页 |
·不同给药处理对小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 第78-79页 |
·不同给药处理对小鼠肾脏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 第79-80页 |
·不同给药处理对小鼠脾脏病理组织学的影响 | 第80-81页 |
4 讨论 | 第81-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附录:研究生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