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22页 |
1 绪论 | 第22-31页 |
·选题意义和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2-23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23-27页 |
·基本逻辑思路 | 第27-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29-31页 |
·创新之处 | 第29-30页 |
·研究不足 | 第30-31页 |
2 理论基础 | 第31-72页 |
·企业战略理论概述 | 第31-37页 |
·一般企业战略 | 第31-33页 |
·战略转型理论 | 第33-34页 |
·银行战略研究综述 | 第34-37页 |
·企业战略群理论概述 | 第37-48页 |
·战略群理论发展 | 第37-41页 |
·战略群分析方法 | 第41-45页 |
·战略群分析技术 | 第45-47页 |
·战略群与战略转型 | 第47-48页 |
·技术效率理论概述 | 第48-60页 |
·帕累托效率理论 | 第48-50页 |
·前沿效率理论 | 第50-52页 |
·X无效率理论 | 第52-53页 |
·银行效率研究综述 | 第53-60页 |
·战略群与效率的关系 | 第60-70页 |
·基于产业经济的战略群 | 第60-63页 |
·基于认知视角的战略群 | 第63-66页 |
·战略群与效率研究综述 | 第66-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3 银行战略群与技术效率的分析框架 | 第72-95页 |
·商业银行战略群的研究 | 第72-84页 |
·关于战略群分析视角 | 第72-73页 |
·战略群分析指标选择 | 第73-82页 |
·战略群分析方法选择 | 第82-84页 |
·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分析 | 第84-91页 |
·评价方法选择 | 第84-87页 |
·评价指标选择 | 第87-91页 |
·战略群与效率关系的检验 | 第91-93页 |
·研究假设 | 第91-92页 |
·检验方法 | 第92-93页 |
小结 | 第93-95页 |
4 中国商业银行战略群聚类分析 | 第95-107页 |
·战略群分析样本选择 | 第95-97页 |
·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 | 第97-103页 |
·主成分分析 | 第98-101页 |
·因子分析 | 第101-103页 |
·战略群的聚类分析结果 | 第103-106页 |
·聚类结果 | 第103-104页 |
·方差分析 | 第104-105页 |
·战略群特征描述与命名 | 第105-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5 中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测评 | 第107-113页 |
·评价变量统计描述 | 第107-108页 |
·技术效率的评价 | 第108-110页 |
·技术效率水平 | 第108-109页 |
·纯技术效率水平 | 第109页 |
·规模效率水平 | 第109-110页 |
·前沿效率MALMQUIST指数 | 第110-112页 |
小结 | 第112-113页 |
6 中国商业银行战略群与技术效率实证分析 | 第113-129页 |
·战略群间银行效率异质性检验 | 第113-119页 |
·组间总体差异的检验与分析 | 第113-115页 |
·纯技术效率组间差异的比较 | 第115-116页 |
·规模效率组间差异的比较 | 第116-117页 |
·技术效率组间差异的比较 | 第117-119页 |
·战略群间效率MALMQUIST指数异质性检验 | 第119-123页 |
·生产技术变化的Malmquist指数比较 | 第120-122页 |
·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Malmquist指数比较 | 第122-123页 |
·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战略群类型、风险和资本 | 第123-128页 |
·效率与战略群类型、风险、资本 | 第123-126页 |
·Malmquist指数与战略群转换、风险和资本变化 | 第126-128页 |
小结 | 第128-129页 |
7 案例分析 | 第129-139页 |
·领先银行的战略与技术效率: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 | 第129-134页 |
·中国工商银行的战略内容 | 第129-130页 |
·中国工商银行的战略执行 | 第130-133页 |
·中国工商银行领先银行战略的业绩 | 第133-134页 |
·特色银行的战略与技术效率:以兴业银行为例 | 第134-138页 |
·兴业银行的特色银行战略内容 | 第134-135页 |
·兴业银行特色银行战略的执行 | 第135-137页 |
·兴业银行特色银行战略的业绩 | 第137-138页 |
小结 | 第138-139页 |
8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139-143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39-140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140-141页 |
·研究启示与建议 | 第141页 |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143-150页 |
附录 | 第150-161页 |
致谢 | 第161-162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