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9页 |
1 大豆遗传转化方法 | 第9-19页 |
·农杆菌介导子叶节法 | 第9-15页 |
·花粉管通道法 | 第15-17页 |
·基因枪法 | 第17-19页 |
2 大豆转化植株的筛选及检测 | 第19-24页 |
·标记基因的利用 | 第20-23页 |
·PCR分子检测 | 第23-24页 |
3 植物蛋白酶FtsH的研究进展 | 第24-27页 |
·FtsH在生物基因组中的分布 | 第24-26页 |
·FtsH蛋白酶功能 | 第26-27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7-29页 |
第二章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大豆GmftsH基因 | 第29-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9-35页 |
·供试材料 | 第29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29页 |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步骤 | 第29-31页 |
·抗性植株的筛选 | 第31-33页 |
·抗性植株PCR检测 | 第33-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质粒的检测 | 第35页 |
·转化种子的获得 | 第35-36页 |
·检测液中6-BA浓度的确定 | 第36页 |
·叶片检测时期的确定 | 第36-37页 |
·潮霉素蹄选浓度的确定 | 第37-38页 |
·抗性植株PCR检测 | 第38-39页 |
·抗性植株PCR检测 | 第39-41页 |
·转基因植株统计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5页 |
第三章 农杆菌介导子叶节法转化大豆GmftsH基因 | 第45-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52页 |
·供试材料 | 第45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45页 |
·培养基 | 第45-48页 |
·农杆菌介导子叶节转化体系的优化 | 第48-51页 |
·抗性植株PCR检测 | 第51-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7页 |
·种子消毒时间 | 第52-54页 |
·农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54-55页 |
·丛生芽的有效诱导 | 第55-57页 |
·抗性植株PCR检测 | 第57页 |
3 讨论 | 第57-61页 |
全文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