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略语 | 第9-10页 |
| 一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 1 植物转基因技术方法 | 第10-18页 |
| ·农杆菌介导的植物转化方法 | 第10-14页 |
| ·直接基因转移法 | 第14-18页 |
| ·病毒载体转化 | 第18页 |
| 2 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转基因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农杆菌菌株转化能力 | 第18-19页 |
| ·大豆基因型对农杆菌的易感性 | 第19-20页 |
| ·外植体类型 | 第20-21页 |
| ·化学物质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 ·不依赖组织培养的农杆菌介导大豆转基因 | 第22页 |
| 3 光合蛋白酶DEG的研究进展 | 第22-26页 |
| ·蛋白酶的种类及其功能 | 第22-24页 |
| ·DEG的分布、结构及其功能 | 第24-26页 |
| 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6-28页 |
| 二 材料与方法 | 第28-36页 |
| 1 供试材料 | 第28-30页 |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 ·转化载体(菌株和质粒) | 第28-30页 |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30页 |
| 2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 ·正交试验设计 | 第30-31页 |
| ·种子气体灭菌及种子萌发 | 第31页 |
| ·外植体制备 | 第31-36页 |
| ·工程菌液制备及侵染 | 第32-34页 |
| ·不定芽诱导 | 第34页 |
| ·不定芽伸长 | 第34页 |
| ·根诱导 | 第34页 |
| ·苗驯化、移栽 | 第34-35页 |
|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35-36页 |
| 三 结果与分析 | 第36-48页 |
| 1 重组质粒转化根癌农杆菌的检测 | 第36页 |
| 2 各因素对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及伸长率的影响 | 第36-39页 |
| 3 各因素的不同水平对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率及伸长率的影响 | 第39-44页 |
| ·侵染时间对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共培养pH值对丛生芽诱导率及伸长率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共培养时间对丛生芽诱导的影响 | 第42-43页 |
| ·诱导不定芽6-BA浓度对子叶节丛生芽分化的影响 | 第43-44页 |
| 4 不同基因型大豆再生频率的比较 | 第44-48页 |
| 四 讨论 | 第48-52页 |
| 1 大豆基因型对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 | 第48页 |
| 2 6-BA浓度对植株再生频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3 共培养pH值和共培养时间对再生频率的影响 | 第49-52页 |
| 全文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 附录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