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 ·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内河港口行政管理改革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相关概念 | 第17-21页 |
| ·内河港口的特征分析 | 第17-18页 |
| ·行政管理的内涵 | 第18-20页 |
| ·港口行政管理体制的意义 | 第20-21页 |
| ·内河港口行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意义 | 第21页 |
| ·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21-22页 |
| ·治理理论 | 第22-23页 |
| ·服务型政府理论 | 第23-24页 |
| 第3章 虎门港内河港口行政管理现状和问题分析 | 第24-42页 |
| ·虎门港内河港口发展现状 | 第24-30页 |
| ·航道现状 | 第24-25页 |
| ·港口建设现状 | 第25-29页 |
| ·运力现状 | 第29-30页 |
| ·现状评价 | 第30页 |
| ·虎门港内河港口行政管理现状 | 第30-37页 |
| ·虎门港内河港口行政管理的历史沿革 | 第30-32页 |
| ·虎门港内河港口行政管理组织机构现状 | 第32-36页 |
| ·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 | 第36-37页 |
| ·行政管理体制所发挥的作用 | 第37页 |
| ·虎门港内河港口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 ·市、镇双重领导带来诸多不便 | 第38页 |
| ·多部门职能交叉,管理难 | 第38页 |
| ·行政审批机制不够灵活 | 第38-39页 |
| ·管理机构专业人员不足 | 第39页 |
| ·缺乏监督机制 | 第39页 |
| ·港口行业民间组织作用发挥不够 | 第39-40页 |
| ·内河港口行政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 ·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和管理制度 | 第40页 |
| ·港口市场监管不到位 | 第40-41页 |
| ·公共财政投入不够 | 第41页 |
| ·行政管理手段落后 | 第41页 |
| ·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 第41-42页 |
| 第4章 国外及国内其他地区内河港口行政管理工作的经验借鉴 | 第42-47页 |
| ·国外内河港口行政管理工作的经验借鉴 | 第42-44页 |
| ·国外内河港口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42-43页 |
| ·国外内河港口行政管理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 第43-44页 |
| ·国内其他地区内河港口行政管理工作的经验借鉴 | 第44-47页 |
| ·我国内河港口行政管理的发展历程 | 第44-45页 |
| ·其他各省市内河港口行政管理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 第45-47页 |
| 第5章 虎门港内河港口行政管理的变革方向 | 第47-54页 |
| ·变革的目的、原则和思路 | 第47-49页 |
| ·变革的目的 | 第47页 |
| ·变革的原则 | 第47-48页 |
| ·变革的思路 | 第48-49页 |
| ·变革的方案 | 第49页 |
| ·变革的具体措施 | 第49-54页 |
| ·健全内河港口法律法规建设 | 第50页 |
| ·完善执法体系建设 | 第50-51页 |
| ·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 | 第51页 |
| ·构建内河港口市场监管体系 | 第51页 |
| ·促进港城互动发展 | 第51-52页 |
| ·增强内河港口的信息化水平 | 第52页 |
| ·加强科教和人才队伍建设 | 第52-53页 |
| ·引导行业协会等民问组织发挥其市场辅助作用 | 第53-54页 |
| 第6章 结语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