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绪论 | 第12-35页 |
第一节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 第12-23页 |
一、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二、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第二节 有关概念的界定及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23-35页 |
一、有关概念的界定 | 第23-33页 |
二、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第一章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的历时性分布与地域分布 | 第35-59页 |
第一节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作家作品概述 | 第36-48页 |
一、清代前期湖南杂剧传奇作家作品 | 第36-38页 |
二、清代中期湖南杂剧传奇作家作品 | 第38-40页 |
三、清代后期湖南杂剧传奇 | 第40-48页 |
第二节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的历时性分布特点及成因 | 第48-51页 |
第三节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的地域分布特点及成因 | 第51-59页 |
第二章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与剧坛主流 | 第59-77页 |
第一节 清代剧坛主流的整体走向 | 第59-65页 |
一、清代杂剧的走向 | 第59-62页 |
二、清代传奇的走向 | 第62-65页 |
第二节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在主题建构上与清代剧坛主流的关系 | 第65-69页 |
一、清前期湖南杂剧传奇在主题建构上对剧坛主流的追随 | 第65-66页 |
二、中期湖南杂剧传奇在主题建构上对剧坛主流的追随 | 第66-68页 |
三、清后期湖南杂剧传奇的主题与剧坛主流的合流 | 第68-69页 |
第三节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在戏曲艺术上对清代剧坛主流的追随与创新 | 第69-77页 |
一、清代湖南杂剧传奇在戏曲艺术上对清代剧坛主流的追随 | 第70-72页 |
二、清代湖南杂剧传奇在戏曲艺术上的创新 | 第72-77页 |
第三章 湖湘文化精神影响下的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的主题 | 第77-104页 |
第一节 前期杂剧传奇:黑暗现实的再现与理想家园的建构 | 第78-87页 |
一、黄周星的杂剧传奇:在对黑暗现实的审视中建构理想家园 | 第78-82页 |
二、王夫之《龙舟会》:理想人格的形象阐释 | 第82-87页 |
第二节 中期杂剧与传奇:文人精神家园的追求 | 第87-95页 |
一、张九钺《六如亭》:宗教情怀的寄托 | 第88-90页 |
二、《玉田春水轩杂出》:文人理想人格与理想精神生活的画卷 | 第90-95页 |
第三节 晚期杂剧与传奇:末世的忧患、愤懑与对理想社会的呼唤 | 第95-104页 |
一、杨恩寿的传奇作品:末世文人愤懑情绪与忧患情怀的宣泄 | 第95-99页 |
二、陈时泌、陈天华的杂剧传奇:末世文人对理想社会的呼唤 | 第99-104页 |
第四章 湖湘文化特质与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的艺术特性 | 第104-113页 |
第一节 浪漫情韵与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的诗化特征 | 第104-108页 |
一、浪漫情韵与抒情传统交汇: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的诗化之因 | 第104-106页 |
二、清代湖南杂剧传奇的诗化特征 | 第106-108页 |
第二节 霸蛮特性与清代杂剧传奇中的人物性格 | 第108-113页 |
一、湖南人的霸蛮特性 | 第108-110页 |
二、霸蛮特性与清代杂剧传奇中人物性格刻画 | 第110-113页 |
第五章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与湖南地方戏曲的疏离 | 第113-145页 |
第一节 湖南地方戏曲中湖南杂剧传奇元素的缺失 | 第113-130页 |
第二节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与湖南地方戏曲疏离的原因 | 第130-145页 |
一、传统观念影响作家与戏班的关系 | 第131-139页 |
二、清代湖南杂剧传奇不适合戏班搬演 | 第139-145页 |
余论 | 第145-147页 |
附录1 清代湖南杂剧、传奇作家作品综录 | 第147-188页 |
附录2 | 第188-191页 |
参考文献 | 第191-2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202-203页 |
致谢 | 第2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