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本文所用缩略语 | 第14-16页 |
引言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四跨膜素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四跨膜素的分子相互作用 | 第20-21页 |
四跨膜素与整合素 | 第21-22页 |
四跨膜素的免疫功能 | 第22-24页 |
非脊椎动物的四跨膜素 | 第24-25页 |
四跨膜素的棕榈酸化作用 | 第25页 |
四跨膜素与脂筏(LIPID RAFTS) | 第25-26页 |
展望 | 第26-27页 |
第二章 软体动物血蓝蛋白研究进展 | 第27-33页 |
血蓝蛋白的结构 | 第28页 |
血蓝蛋白的进化 | 第28-29页 |
血蓝蛋白的功能 | 第29-31页 |
展望 | 第31-33页 |
第三章 近江牡蛎在脂多糖(LPS)刺激下血淋巴细胞全长CDNA文库构建 | 第33-4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3-41页 |
·材料 | 第33-35页 |
·方法 | 第35-41页 |
2 结果 | 第41-45页 |
3 讨论 | 第45-48页 |
第四章 近江牡蛎CA-TSP基因CDNA序列的克隆与特性分析 | 第48-6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8-54页 |
·材料 | 第48-49页 |
·方法 | 第49-54页 |
2 结果 | 第54-61页 |
3 讨论 | 第61-64页 |
第五章 近江牡蛎CA-TSP基因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 第64-7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4-70页 |
·材料 | 第64-66页 |
·方法 | 第66-70页 |
2 结果 | 第70-74页 |
3 讨论 | 第74-75页 |
第六章 近江牡蛎CA-TSP基因的亚细胞和超微结构定位以及免疫应激下的表达分析 | 第75-8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5-79页 |
2 结果 | 第79-84页 |
3 讨论 | 第84-86页 |
第七章 重组表达CA-TSP蛋白对牡蛎血淋巴细胞体外聚集抑制的研究 | 第86-9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6-87页 |
2 结果 | 第87-89页 |
3 讨论 | 第89-90页 |
第八章 近江牡蛎CA-TSP蛋白和血蓝蛋白以及类凝集素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90-10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0-95页 |
2 结果 | 第95-99页 |
3 讨论 | 第99-102页 |
全文小结 | 第102-104页 |
1 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 第102页 |
2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第102-103页 |
3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103-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14页 |
科研成果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