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主要英文缩写与译名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44页 |
第一章 水产病害的检测技术 | 第16-33页 |
·主要水产病原 | 第16-19页 |
·水产病原的检测和鉴定 | 第19-29页 |
·显微镜技术 | 第19页 |
·细菌生化鉴定 | 第19页 |
·细胞培养技术 | 第19-20页 |
·免疫学诊断技术 | 第20-22页 |
·核酸诊断技术 | 第22-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3页 |
第二章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及其应用 | 第33-44页 |
·LAMP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3-34页 |
·LAMP产物检测 | 第34-35页 |
·LAMP的特点 | 第35-36页 |
·LAMP技术的缺点 | 第36页 |
·LAMP技术的发展 | 第36-39页 |
·产物的检测 | 第36-37页 |
·防污染手段 | 第37页 |
·LAMP产物鉴定 | 第37-38页 |
·LAMP反应的加速 | 第38页 |
·单链DNA的分离 | 第38页 |
·原位LAMP扩增 | 第38-39页 |
·多重LAMP | 第39页 |
·LAMP技术的应用 | 第39-40页 |
·细菌病原的检测 | 第39页 |
·病毒检测 | 第39页 |
·RNA病毒 | 第39-40页 |
·寄生虫检测 | 第40页 |
本文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 第44-101页 |
第三章 白斑综合征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45-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55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5-46页 |
·试剂与试剂盒 | 第46-47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47-48页 |
·病毒和菌种 | 第48页 |
·样品采集 | 第48页 |
·对虾样品WSSV的确认 | 第48-49页 |
·引物设计 | 第49-51页 |
·标准质粒的制备 | 第51-53页 |
·LAMP检测WSSV反应条件优化 | 第53-54页 |
·防污染实验 | 第54页 |
·LAMP检测的灵敏度 | 第54页 |
·LAMP检测的特异性 | 第54-55页 |
·对虾样品的WSSV检测 | 第55页 |
·结果 | 第55-61页 |
·标准质粒的构建 | 第55-56页 |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56页 |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56-61页 |
·对虾样品的WSSV检测 | 第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第四章 LAMP快速检测对虾IHHNV的方法与应用 | 第65-7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5-66页 |
·试剂与试剂盒 | 第66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66页 |
·病毒和菌种 | 第66页 |
·样品采集 | 第66页 |
·对虾样品IHHNV的确认 | 第66页 |
·引物设计 | 第66-67页 |
·标准质粒的制备 | 第67-68页 |
·LAMP检测IHHNV反应条件优化 | 第68页 |
·防污染实验 | 第68页 |
·LAMP检测的灵敏度 | 第68页 |
·LAMP检测的特异性 | 第68-69页 |
·对虾样品的IHHNV检测 | 第69页 |
·结果 | 第69-74页 |
·标准质粒的构建 | 第69页 |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69-70页 |
·反应的优化 | 第70-73页 |
·LAMP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多重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同时检测WSSV及IHHNV | 第77-8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7-79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77页 |
·试剂与试剂盒 | 第77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77页 |
·病毒和菌种 | 第77页 |
·样品采集 | 第77页 |
·对虾样品WSSV和IHHNV的确认 | 第77页 |
·引物设计 | 第77-78页 |
·标准质粒的制备 | 第78页 |
·多重LAMP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78-79页 |
·LAMP检测的特异性 | 第79页 |
·对虾样品的IHHNV检测 | 第79页 |
·结果 | 第79-83页 |
·m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79-80页 |
·反应的优化 | 第80-83页 |
·对虾样品的病毒检测 | 第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6页 |
第六章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通用检测水产动物弧菌方法的建立 | 第86-10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87-93页 |
·试剂与试剂盒 | 第87页 |
·主要试剂及配制 | 第87-88页 |
·病毒和菌种 | 第88-89页 |
·引物设计 | 第89-91页 |
·LAMP检测弧菌属细菌反应条件优化 | 第91-92页 |
·LAMP检测的灵敏度 | 第92页 |
·LAMP检测的特异性 | 第92页 |
·LAMP检测水产动物弧菌的应用 | 第92-93页 |
·结果 | 第93-96页 |
·LAMP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93页 |
·反应的优化 | 第93-95页 |
·LAMP检测水产动物致病弧菌的应用 | 第95-96页 |
·小结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第三部分 总结与展望 | 第101-10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02-105页 |
·主要结论 | 第102-103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03页 |
·不足和展望 | 第103-105页 |
第四部分 附录 | 第105-107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106-107页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