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基础科学论文--水产生物学论文--水产动物学论文

中华鳖部分免疫相关基因克隆及其功能研究

摘要第1-11页
Abstract第11-15页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5-52页
 1. 中华鳖概述第16-19页
   ·中华鳖生物学特性第16-17页
   ·我国中华鳖养殖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7-19页
 2. 爬行动物免疫学研究进展第19-26页
   ·爬行动物的淋巴组织第20页
   ·爬行动物的天然免疫反应第20-23页
   ·发热对爬行动物的免疫学意义第23-24页
   ·爬行动物的获得性免疫第24-26页
 3. TLRs分子及其信号转导和免疫激活第26-35页
   ·Toll样受体第26-27页
   ·TLRs结构及其配体第27-31页
   ·TLRs分子信号传导第31-32页
   ·TLRs与获得性免疫第32-35页
 4. 热休克蛋白70与免疫调节第35-41页
   ·热休克蛋白的发现及分类第35-36页
   ·热休克蛋白70的结构第36页
   ·热休克蛋白的转录调控第36-38页
   ·热休克蛋白70的免疫调节功能第38-40页
   ·热休克蛋白在变温动物中的作用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52页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第52-144页
 第一章 中华鳖tMyD88全长cDNA克隆及其组织表达差异分析第53-78页
  摘要第53-54页
  1. 材料与方法第54-67页
   ·中华鳖处理和样品收集第54页
   ·总RNA抽提第54-55页
   ·tMyD88部分序列克隆第55-59页
   ·tMyD88的3’RACE第59-60页
   ·tMyD88的5’RACE第60-64页
   ·tMyD88 ORF的Nested PCR扩增第64-65页
   ·tMyD88序列分析第65页
   ·tMyD88功能分析第65-67页
   ·荧光定量PCR检测tMyD88 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第67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67页
  2. 结果第67-74页
   ·tMyD88部分序列克隆及其同源性和相似性分析第67-69页
   ·tMyD88全长cDNA克隆第69页
   ·tMyD88的序列分析第69-72页
   ·tMyD88的生物学功能第72-73页
   ·嗜水气单胞菌感染中华鳖后组织tMyD88mRNA表达差异分析第73-74页
  3. 讨论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第二章 中华鳖热休克蛋白基因tHsc70、tGRP78和tHsp72鉴定及热应激对其表达的影响第78-120页
  摘要第78-8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80-92页
   ·中华鳖处理和样品收集第80页
   ·总RNA抽提第80页
   ·tHsc70、tGRP78和tHsp72基因克隆第80-86页
   ·tHsc70、tGRP78和tHsp72序列分析第86页
   ·tHsc70和tHsp72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重组蛋白纯化和免疫反应性分析第86-90页
   ·组织蛋白提取及蛋白浓度测定第90页
   ·中华鳖组织中tHsc70、tGRP78蛋白表达的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第90页
   ·中华鳖组织中tHsc70、tGRP78和tHsp72 mRNA表达差异分析第90-92页
   ·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第92页
  2. 结果第92-113页
   ·tHsc70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第92-97页
   ·tGRP78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第97-100页
   ·tHsp72全长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第100-103页
   ·tHsc70、tGRP78和tHsp72分子进化分析第103页
   ·热激后中华鳖组织中tHsc70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差异分析第103-108页
   ·热激后中华鳖组织中tGRP78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差异分析第108-111页
   ·热激后中华鳖组织中tHsp72 mRNA表达差异分析第111-113页
  3. 讨论第113-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20页
 第三章 病原相关模式分子对中华鳖Toll样受体及其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20-144页
  摘要第120-122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22-125页
   ·中华鳖处理和样品收集第122页
   ·总RNA抽提第122页
   ·中华鳖tlr2、tlr3、tlr4和il-1β部分序列克隆第122-123页
   ·中华鳖tlr2、tlr3、tlr4和il-1β序列分析第123-124页
   ·中华鳖tlr2、tlr3、tlr4和il-1βmRNA荧光定量PCR分析第124页
   ·病原相关模式分子刺激对中华鳖Toll样受体激活及其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第124-125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25页
  2. 结果第125-136页
   ·中华鳖tlr2、tlr3、tlr4和il-1β部分序列克隆第125-128页
   ·中华鳖tlr2、tlr3和tlr4部分cDNA及其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脊椎动物相应分子序列相似性分析第128-130页
   ·中华鳖tlr2、tlr3和tlr4分子进化分析第130-131页
   ·中华鳖il-1β部分序列克隆及同源性分析第131页
   ·中华鳖il-1β分子进化分析第131-133页
   ·病原相关模式分子刺激对中华鳖Toll样受体、il-1β和tMyD88mRNA表达的影响第133-135页
   ·不同浓度Poly(I:C)刺激对中华鳖热休克蛋白70分子mRNA表达的影响第135-136页
   ·热激结合Poly(I:C)刺激对中华鳖外周血免疫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第136页
  3. 讨论第136-140页
  参考文献第140-144页
全文结论第144-145页
创新点第145-146页
展望第146-147页
作者简介第147-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8-150页
致谢第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九孔鲍和近江牡蛎泛素酶(UBE2D和UIP5)的分子生物学和功能研究
下一篇:近江牡蛎一种四跨膜素鉴定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