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3页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氮肥利用现状 | 第9页 |
·氮肥污染概况 | 第9-11页 |
].2 稻田氮素平衡 | 第11-13页 |
·氮素的输入 | 第11页 |
·氮素的输出 | 第11-13页 |
·稻田氨挥发研究 | 第13-16页 |
·氨挥发机理 | 第13页 |
·影响氨挥发的因素 | 第13-15页 |
·氨挥发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减少氨挥发的途径 | 第15-16页 |
·改进施肥技术 | 第15-16页 |
·改进肥料的剂型 | 第16页 |
·添加脲酶抑制剂 | 第16页 |
·使用表面膜 | 第16页 |
·添加杀藻剂 | 第16页 |
·稻田淋失研究 | 第16-19页 |
·氮素淋失机理 | 第16-17页 |
·影响氮素淋失的因素 | 第17页 |
·氮素淋失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减少氮素淋失的途径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9-23页 |
第二章 不同施氮量对稻田氨挥发及田面水的影响 | 第23-34页 |
摘要 | 第2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供试地点和品种 | 第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测定内容及方法 | 第24-2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1页 |
·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 | 第25-28页 |
·施氮量和施氮时期对稻田田面水铵态氮浓度的动态影响 | 第28-30页 |
·不同施氮量田面水铵态氮浓度的拟合模式 | 第30-31页 |
·讨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不同施氮量对氮素淋失的影响 | 第34-46页 |
摘要 | 第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试验地点和供试品种 | 第34-35页 |
·试验设计 | 第35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2页 |
·不同施氮量施氮时期对稻田硝态氮浓度的影响 | 第35-38页 |
·不同施氮量施氮时期对稻田铵态氮浓度的影响 | 第38-42页 |
·讨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第四章 不同施氮量对植株干物重、氮素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 第46-54页 |
摘要 | 第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7页 |
·试验设计 | 第46页 |
·测定内容与方法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1页 |
·施氮量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 第47-49页 |
·施氮量对水稻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施氮量对植株氮素积累的影响 | 第50-5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主要结论 | 第54-55页 |
·展望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