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研究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高校人才工程建设中推行目标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 第16-28页 |
| ·我国高校人才工程建设的现状 | 第16页 |
| ·我国高校在人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16-19页 |
| ·缺乏合理的规划 | 第16-17页 |
| ·一味注重高学历高职称 | 第17页 |
| ·普通高校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 第17-18页 |
| ·高层次拔尖人才严重匮乏 | 第18页 |
| ·只注重人才引进而忽视对人才的管理和使用 | 第18页 |
| ·一味注重引进人才而忽视现有人才队伍的建设 | 第18-19页 |
| ·实践型教师比例不断下降 | 第19页 |
| ·环境建设尚未良好形成 | 第19页 |
| ·目前高校人才工程建设中采取的方法 | 第19-25页 |
| ·国家层面政策配套 | 第19-20页 |
| ·地方层面 | 第20-21页 |
| ·高校自身加大投入吸引人才 | 第21-25页 |
| ·拓宽引进渠道 | 第25页 |
| ·目标管理在高校人才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3章 高校人才工程建设中成功运用目标管理 | 第28-41页 |
| ·如何科学合理地制定目标 | 第28-29页 |
| ·人才建设上实现高校目标管理应坚持的原则 | 第29-32页 |
| ·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相统一 | 第29-30页 |
| ·激励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 第30-31页 |
| ·系统性与多样性相统一 | 第31-32页 |
| ·严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 第32页 |
| ·高校人才建设目标管理的要素与路径 | 第32-34页 |
| ·高校实施目标管理的主要措施 | 第34-39页 |
| ·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相结合 | 第34-35页 |
| ·筑巢引凤重点培养 | 第35-36页 |
| ·采取物质和精神并重的激励机制 | 第36页 |
| ·积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 第36-37页 |
| ·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协调发展 | 第37页 |
| ·完善岗位聘任制度 | 第37-38页 |
| ·严格考核目标 | 第38页 |
| ·及时反馈目标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上海电力学院实施目标管理的考察与分析 | 第41-57页 |
| ·上海电力学院基于目标管理人才建设工程的概况 | 第41-45页 |
| ·合理制定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 | 第42-43页 |
| ·学校加大对领军人物的投入 | 第43-44页 |
| ·学校加大学科建设力度 | 第44页 |
| ·学校扩大硕士点数量 | 第44页 |
| ·学校为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 第44页 |
| ·学校采用多种方式来加大宣传力度 | 第44页 |
|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 | 第44-45页 |
| ·基于目标管理近几年在人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 | 第45-54页 |
| ·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大幅度增加 | 第45-46页 |
| ·师资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 第46-51页 |
| ·促进了学科建设的发展 | 第51页 |
| ·取得了一批突出的科研成果 | 第51页 |
| ·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学和学术骨干 | 第51-52页 |
| ·建立完善的教师培养体系 | 第52-54页 |
| ·上海电力学院人才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4-56页 |
| ·领军人才严重不足 | 第54页 |
| ·学历与年龄结构尚不完善 | 第54页 |
| ·职务结构与学科梯队存在不足 | 第54-55页 |
| ·学科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 第55页 |
| ·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尚未形成 | 第55页 |
| ·高校电专业方向应届博士生毕业人数相当少 | 第55页 |
| ·引进人才落户上海面临的生存困难待破解 | 第55-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2-6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