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旅游目的地形象反馈传播模式研究--以武夷山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引言第8-12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意义第8-9页
   ·研究目标与方案第9-12页
     ·研究目标第9-10页
     ·研究方法第10-11页
     ·技术路线第11-12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2-20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综述第12-16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2-14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4-16页
   ·武夷山旅游目的的形象研究综述第16-20页
第3章 游目的地形象传统传播理论研究第20-23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类型第20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基本模式第20-21页
     ·传播学的基本模式第20-21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单向传播模式第21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的过程第21-22页
     ·传播者第21-22页
     ·传播对象第22页
     ·接受者第22页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传播媒介及其效果分析第22-23页
第4章 武夷山旅游形象的传播实证调查第23-35页
   ·旅游目的地发射性形象的访谈调查第23-24页
     ·旅游目的地发射性形象的访谈调查第23页
     ·当地企业对传播媒介的选择与评价第23-24页
   ·旅游者对武夷山形象接受度的问卷调查第24-30页
     ·问卷设计与调查步骤第24-25页
     ·数据收集第25-26页
     ·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第26-30页
   ·发射性形象与接受性形象的对比分析及传播渠道问题的提出第30-31页
   ·网络媒介的重要性结论第31-35页
     ·不满意的投诉渠道第31-32页
     ·满意的推荐渠道第32-33页
     ·游客获取信息的渠道及对该渠道的评价第33-35页
第5章 基于新型网络传播媒介模式的武夷山旅游形象改善策略第35-46页
   ·网络旅游目的地形象资料的收集第35-38页
     ·游客点评意见的内容分析第36页
     ·游客点评内容的特征第36-37页
     ·影响游客点评意见的主要因素第37-38页
   ·网络旅游目的地形象传播模式的测量与分析第38-39页
     ·网络信息嵌入前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单向传播模式及评价第38-39页
     ·反馈概念的引入第39页
   ·改善形象的网络传播策略——双向沟通模式的构建第39-43页
   ·网络传播的旅游目的地形象路径优化第43-46页
     ·双向传播模式的薄弱点——信息的漏损、交叠和模糊第43-44页
     ·对传播者和旅游者传输信息的建议第44-4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致谢第51-53页
附录第53-55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电视台植入式广告运营研究--以Q市电视台为例
下一篇:基于产权会计观的公允价值计量及其经济后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