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41页 |
·表面等离子激元与局域表面等离子体的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等离子体的物理基础 | 第16-25页 |
·Drude的自由电子模型 | 第18-19页 |
·准静电近似理论 | 第19-21页 |
·Mie散射理论 | 第21-22页 |
·等离子体的数值近似计算 | 第22-25页 |
·时域有限差分法 | 第22-24页 |
·离散偶极子算法 | 第24-25页 |
·纳米金属等离子体的应用 | 第25-28页 |
·生物医学标记 | 第25-26页 |
·太阳能电池应用 | 第26-27页 |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 第27-28页 |
·稀土离子发光特性 | 第28-30页 |
·稀土元素的能级和光谱特性 | 第28-29页 |
·稀土掺杂无机发光材料 | 第29-30页 |
·LSPR影响稀土离子发光的研究进展 | 第30-35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4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1-49页 |
·材料的制备 | 第41-44页 |
·纳米银的制备方法 | 第41-42页 |
·溶胶-凝胶法简介 | 第42-43页 |
·稀土掺杂SiO_2纳米材料制备 | 第43页 |
·硅基稀土掺杂SiO_2薄膜制备 | 第43-44页 |
·溶胶-凝胶法制备Sr_2SiO_4纳米材料 | 第44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44-47页 |
·材料的XRD表征 | 第44-45页 |
·形貌及微结构分析 | 第45-46页 |
·吸收光谱 | 第46页 |
·荧光光谱 | 第46-47页 |
·荧光寿命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第三章 纳米银的制备及共振性能研究 | 第49-56页 |
·多元醇制备纳米银 | 第49-53页 |
·实验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3页 |
·银纳米颗粒形貌 | 第49-51页 |
·反应温度对纳米银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51-52页 |
·PVP与AgNO_3摩尔比对纳米银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52-53页 |
·柠檬酸钠还原硝酸银 | 第53-54页 |
·纳米银颗粒形貌 | 第53-54页 |
·纳米银颗粒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54页 |
·总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四章 银纳米颗粒对SiO_2:Tb~(3+)纳米材料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56-67页 |
·实验 | 第56-57页 |
·表征与测试 | 第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微观结构表征 | 第57-60页 |
·Tb~(3+)最佳掺杂浓度的选择 | 第60-62页 |
·银纳米粒子掺杂对SiO_2:Tb~(3+)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62-65页 |
·Tb~(3+),Ag纳米粒了共掺SiO_2的荧光特性 | 第62-63页 |
·银纳米粒子对于荧光寿命的影响 | 第63-64页 |
·Tb~(3+),Ag纳米粒子共掺SiO_2的吸收光谱 | 第64-65页 |
·总结 | 第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第五章 银纳米线掺杂的SiO_2:Eu~(2+)一步法制备及荧光增强效应 | 第67-78页 |
·实验 | 第67-68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68页 |
·实验结果与性能 | 第68-72页 |
·XRD测试结果 | 第68-69页 |
·样品TEM结果 | 第69页 |
·紫外-可见吸收光潜 | 第69-70页 |
·纳米银对SiO_2: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70-72页 |
·机理分析 | 第72-75页 |
·Ag的还原及银纳米的生长机理 | 第72-73页 |
·Eu~(3+)还原机理 | 第73页 |
·荧光增强机理分析 | 第73-75页 |
·纳米银提高荧光量子效率 | 第73-74页 |
·纳米银增大稀土离子的激发效率 | 第74页 |
·纳米金属性质对稀土荧光的影响因素 | 第74-75页 |
·总结 | 第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第六章 纳米银修饰的SiO_2:Eu~(2+)薄膜发光性能研究 | 第78-98页 |
·SiO_2基质中Eu~(3+)的还原及其发光特性研究 | 第79-86页 |
·实验 | 第79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7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9-86页 |
·样品的XRD测试结果 | 第79-80页 |
·样品红外光谱分析 | 第80-81页 |
·样品的荧光特性 | 第81-86页 |
·小结 | 第86页 |
·纳米银修饰的硅基SiO_2:Eu~(2+)薄膜发光性能研究 | 第86-95页 |
·实验 | 第86-87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87页 |
·实验结果 | 第87-94页 |
·形貌表征 | 第87-88页 |
·硅基SiO_2:Eu薄膜发光性能 | 第88-90页 |
·掺杂Al、B对薄膜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90-91页 |
·Al浓度对薄膜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91-92页 |
·纳米银修饰对薄膜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92-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总结 | 第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第七章 Sr_2SiO_4:RE纳米荧光材料及荧光增强性能 | 第98-124页 |
·Sr_2Si_4:Eu~(2+)纳米荧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98-107页 |
·实验 | 第98-99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9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9-107页 |
·样品形貌分析 | 第99-101页 |
·XRD的测试结果与分析 | 第101-102页 |
·Sr_2SiO_4:Eu~(2+)的荧光特性 | 第102-103页 |
·掺杂浓度对发光的影响 | 第103-105页 |
·退火温度对发光性能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小结 | 第107页 |
·银纳米颗粒对Sr_2SiO_4:Eu~(2+)荧光增强效应研究 | 第107-114页 |
·实验 | 第107-108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10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8-114页 |
·样品微观形貌分析 | 第108-111页 |
·样品荧光光谱特性 | 第111-112页 |
·纳米银的荧光增强现象 | 第112-113页 |
·纳米银对于荧光寿命的影响 | 第113页 |
·纳米银的荧光增强机理分析 | 第113-114页 |
·小结 | 第114页 |
·Sr_2SiO_4:Tb~(3+),Ce~(3+)荧光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114-121页 |
·实验 | 第114-115页 |
·测试与表征 | 第11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15-121页 |
·样品微观形貌分析 | 第115-116页 |
·XRD分析 | 第116-117页 |
·Sr_2SiO_4:Ce~(3+)荧光光谱 | 第117-118页 |
·Sr_2SiO_4:Tb~(3+)的荧光光谱 | 第118-119页 |
·单掺Tb~(3+)与共掺Tb~(3+),Ce~(3+)对发光特性的影响 | 第119-121页 |
·小结 | 第121页 |
·总结 | 第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24-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8-131页 |
致谢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