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致谢第1-5页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研究背景第11-13页
     ·势在必行:拯救陷入危机当中的大学生第11-12页
     ·教育潮流:建立信息素养教育的决策指南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研究意义第15-17页
     ·理论意义第15-16页
     ·实践意义第16-17页
   ·研究构思第17-21页
     ·研究假设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研究内容第18-19页
     ·研究流程第19-21页
2 相关概念及理论支撑第21-33页
   ·危机的内涵及相关理论第21-24页
     ·危机的内涵第21-23页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思想第23页
     ·危机预警第23-24页
   ·网络信息危机第24-28页
     ·网络信息的特点第24-25页
     ·网络信息危机的表现形式第25-28页
     ·网络信息危机的内涵第28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第28-33页
     ·量表开发相关理论第28-31页
     ·危机评估理论第31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及作用第31-33页
3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维度框架构建第33-45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的理论模型第33-36页
     ·平衡模型第33页
     ·三维检查与评估模型第33-35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概念界定第35-36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开放式问卷调查第36-42页
     ·调查对象及调查材料第36-37页
     ·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第37-42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因素框架构建第42-45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维度确定第42-43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维度框架构建第43-45页
4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的制定与预测第45-63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项目的编制第45-46页
     ·项目编制的原则第45页
     ·项目编制的过程第45页
     ·量表的形式第45-46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的预测第46-47页
     ·预测材料第46页
     ·数据处理第46页
     ·预测对象第46-47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的预测结果分析第47-63页
     ·项目分析第47-49页
     ·因素分析第49-62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维度框架最终确定第62-63页
5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的正式测试与应用分析第63-121页
   ·正式测试第63-65页
     ·施测目的第63页
     ·调查对象第63-64页
     ·施测过程第64-65页
   ·信度效度检验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第65-76页
     ·信度检验第65-66页
     ·效度检验第66-75页
     ·验证性因素分析第75-76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诱发路径整合第76-82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诱发变量分析第76-77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诱发路径整合第77-82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的应用结果分析第82-117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现状分析第82-87页
     ·大学生个体的网络信息危机分析第87-93页
     ·大学生群体的网络信息危机分析第93-102页
     ·大学生行政班的网络信息危机分析第102-115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的交互性分析第115-117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干预策略讨论第117-121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个体干预策略第118页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群体干预策略第118-121页
6 结论和展望第121-125页
   ·研究结论第121-123页
   ·后续研究第123-125页
参考文献第125-129页
附录 1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开放式调查问卷第129-131页
附录 2 大学生网络信息危机量表第131-135页
作者简介第135-13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艺术类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徐州市中等专业学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