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16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4-16页 |
2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理论概述 | 第16-22页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概念 | 第16页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 第16页 |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目标 | 第16页 |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变革 | 第16-18页 |
·国外内部审计模式 | 第18-22页 |
·英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制 | 第18-20页 |
·美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制 | 第20-22页 |
3 金融危机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 第22-32页 |
·审计理念缺少风险预警机制 | 第22-23页 |
·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不足 | 第23-25页 |
·缺乏企业内在需要 | 第23页 |
·双向领导不利于审计独立性 | 第23-24页 |
·公司治理不完善 | 第24-25页 |
·审计工作质量不高 | 第25-26页 |
·内部审计工作范围过窄,审计的内容不够全面 | 第25页 |
·内部审计理论和技术方法滞后 | 第25-26页 |
·审计工作缺乏规范,质量控制体系不健全 | 第26页 |
·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不足 | 第26-28页 |
·内部审计人员数量不足 | 第27页 |
·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 第27-28页 |
·内部审计缺少自我完善的机制 | 第28-29页 |
·缺少竞争和危机意识 | 第28页 |
·缺少必要的自我评估控制体系 | 第28-29页 |
·审计工作的责任制度不健全 | 第29页 |
·缺乏良好的内审环境 | 第29-32页 |
·内审环境面临压力和诱惑 | 第29-30页 |
·管理当局对内部审计缺少重视和支持 | 第30-32页 |
4 中国建设银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实证研究 | 第32-46页 |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各评价指标的目标与功能 | 第32-33页 |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模型设计 | 第33-39页 |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 | 第33-34页 |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的赋权方法分析与选择 | 第34-37页 |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指标的评分 | 第37-39页 |
·内部审计绩效综合评分 | 第39页 |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实证检验 | 第39-46页 |
·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39-42页 |
·内部审计绩效评价体系指标评分 | 第42-44页 |
·内部审计部门绩效综合评分 | 第44-45页 |
·建行内部审计绩效评价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5 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水平的建议 | 第46-56页 |
·我国商业银行加大风险导向审计力度 | 第46-47页 |
·进行内部审计时进行风险评估 | 第46页 |
·改革落后的风险管理观念和方法 | 第46-47页 |
·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7-49页 |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47-48页 |
·建立审地信息日常沟通机制 | 第48-49页 |
·进一步深化内部审计体制改革 | 第49页 |
·管理应当局重视内部审计质量 | 第49-50页 |
·进一步明确和推广内部审计战略理念 | 第49-50页 |
·加强内部稽查审计 | 第50页 |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 | 第50-52页 |
·提升内部审计队伍的专业能力 | 第50-51页 |
·提升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 第51-52页 |
·建立内部审计人员激励制度 | 第52页 |
·改进内部审计技术和方法 | 第52-54页 |
·丰富审计查证技巧和手段 | 第53页 |
·关注重点风险事项和重大控制环节 | 第53页 |
·加大对电子信息资讯的利用程度 | 第53-54页 |
·建立内部审计评估系统 | 第54-56页 |
6 结束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附录 | 第60-66页 |
作者简历 | 第66-6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