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当代文学(1949年~)论文

文学现代性中的生态处境--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演进中的自然之维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绪论第10-45页
 第一节 选题缘起第10-20页
  一、文学何为?——20世纪中国文学身份的焦虑第10-17页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诉求第17-19页
  三、文化的生态转向第19-20页
 第二节 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第20-26页
  (一) 生态与环境之关系第20-23页
  (二) 自然、山水、田园在中国文化中的合流第23-24页
  (三) 文学现代性的界定第24-26页
 第三节 相关学术史描述第26-41页
  (一) 国外的研究第26-30页
  (二) 国内的研究第30-41页
 第四节 本文写作方法论与篇章结构第41-45页
第一章 放逐自然:启蒙现代性话语中的自然审美第45-72页
 第一节 挑战—回应模式下启蒙现代性的特殊指涉第45-51页
  (一) 社会进化论的价值取向——走向西化第45-47页
  (二) 发现大写的“人”第47-49页
  (三) 现代性的简化第49-51页
 第二节 文学现代转型中绿色传统的搁置第51-57页
  (一) 激进主义中诗歌主题的偏移第51-54页
  (二) 文学功能划分:工具论与自主论的对立第54-57页
 第三节 边缘话语中的自然审美第57-72页
  (一) 融入自然的渴慕——激进者的另一面第57-65页
   1、郭沫若对自然的矛盾态度第58-63页
   2、其他革命文学家的自然审美第63-65页
  (二) 绿色传统的边缘续接——新文学家的旧体诗创作第65-72页
   1、“文学进化观”视阈下新诗与旧体诗的对立第65-68页
   2、激进新文学家旧体诗中的自然第68-72页
第二章 征用自然:政治现代性话语中的自然审美第72-119页
 第一节 政治话语的优先性第72-81页
  (一) 文化领导权理论与民粹思想的中国化第73-75页
  (二) 民粹式的大众化启蒙——争夺文化领导权第75-81页
 第二节 自然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审美情趣的分野第81-88页
 第三节 “人民文学”定位中的自然——以山水画改造为例第88-100页
  (一) “新”标准下的国画改造第90-92页
  (二) 士大夫文人自然观笼罩下的传统山水画第92-96页
  (三) 改造主体情感“发现”社会主义“真”山水第96-100页
 第四节 “红色”文学中符号化的自然第100-119页
  (一) 红色山水——自然题材的选择与表现方法问题第101-108页
  (二) 似花还是非花——郭沫若的《百花齐放》第108-119页
   1、生命共通感——传统诗歌中的“比德”第110-112页
   2、生搬硬套——《百花齐放》中的“比德”第112-119页
第三章 改造自然——农业现代化“劳动风景”中的自然审美第119-154页
 第一节 “劳动”之现代性意义的生成第120-127页
  (一)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劳动观第120-123页
  (二) 马克思的劳动观第123-124页
  (三)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的发展第124-127页
 第二节 “风景”与自然观考辨第127-131页
 第三节 古典诗文中的风景与劳动第131-140页
  (一) 赏游风景的旧文人传统第132-136页
  (二) 传统诗歌中的劳动与风景第136-140页
 第四节 社会主义劳动“新”风景的生成——阶级文化话语权的象征第140-154页
  (一) 散文中的劳动与新风景第140-144页
  (二) 诗歌中的劳动与新风景第144-154页
第四章 矮化自然——抒情现代性中的自然第154-205页
 第一节 传统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无我之境的追求第156-159页
 第二节 现代抒情主人公与自然——人类中心主义“大我”的膨胀第159-173页
  (一) 革命浪漫主义中的“大我”第160-166页
  (二) 人定胜天的极端主体性第166-173页
 第三节 诗歌的非诗化与小说的诗意化第173-205页
  (一) 与自然关系最亲密的文学体裁——诗歌第174-179页
  (二) 非诗化的诗——放逐自然的现代新诗之症候第179-192页
   1、现代新诗的“大众化”取向第179-183页
   2、非诗化的现代新诗第183-192页
  (三) 自然审美与现代小说的诗意化第192-205页
   1、小说文体的现代化第192-195页
   2、自然审美之于小说诗化第195-205页
第五章 压抑自然:空间现代性中的自然第205-249页
 第一节 现代城市文明对前现代乡土文明的胜利第206-214页
  (一) 中国前现代乡村化的城市文化——与自然为邻第207-210页
  (二) 西方工业化城市化推进中的殖民扩张第210-214页
 第二节 如何选择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模式第214-231页
  (一) 中国现代化何以启动?——“洋跃进”的洋务运动第215-217页
  (二) 科学主义如何成为意识形态第217-222页
  (三) 以农立国还是以工业立国第222-231页
 第三节 乡土中国与城市化进程的冲突第231-249页
  (一) 欲望的释放:被消费主义边缘化的生态文化第232-241页
  (二) 都市里的乡愁:农业文明的挽歌第241-249页
结语 自然的复魅与本土诗性精神的甦生第249-264页
参考文献第264-277页
 中文著作第264-270页
 中文论文第270-272页
 外文译著第272-275页
 外文文献第275-277页
后记第277-282页

论文共2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杜甫七言歌行艺术研究
下一篇:可取出食管支架置入术对比单纯扩张术治疗难治性良性食管狭窄的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