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7-8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8-9页 |
四、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9-10页 |
一、非全日制劳动者的法律界定 | 第10-15页 |
(一) 非全日制劳动者认定的基准—工作时间 | 第11-12页 |
(二) 超时工作对非全日制劳动者认定的影响 | 第12-13页 |
(三) 兼职劳动者与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区分 | 第13-15页 |
二、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权利 | 第15-21页 |
(一) 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利的法理基础 | 第15-16页 |
(二) 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利的内容体系 | 第16-21页 |
三、非全日制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的渠道与制度障碍 | 第21-28页 |
(一) 当前我国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利的实现途径 | 第21-24页 |
1、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利实现的双轨制 | 第21-22页 |
2、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利实现的多种模式并存 | 第22-24页 |
(二) 当前我国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利实现的制度障碍 | 第24-28页 |
1、立法上缺乏明确、统一的规范 | 第24-25页 |
2、现行社会保险制度不适合非全同制劳动者参加 | 第25-26页 |
3、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碎片化难以衔接 | 第26-28页 |
四、完善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利的法律保护 | 第28-34页 |
(一) 完善我国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制度的总体思路 | 第28-29页 |
(二) 完善我国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 | 第29-31页 |
1、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 第29-30页 |
2、医疗保险制度设计 | 第30-31页 |
(三) 完善相关配套制度 | 第31-34页 |
1、通过立法禁止虚假的非全日制用工 | 第31-32页 |
2、加强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申报与缴纳的监管 | 第32-33页 |
3、完善非全日制劳动者社会保险权利的救济方式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