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一、 背景意义 | 第10页 |
二、 现状综述 | 第10-12页 |
三、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四、 创新之处 | 第13页 |
五、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产业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节目的实现与运作方式 | 第14-20页 |
一、 产业融合的界定与阐释 | 第14页 |
二、 手机电视节目的实现方式 | 第14-17页 |
(一) 基于蜂窝移动网络以流媒体方式实现 | 第14-15页 |
(二) 基于数字卫星无线网以广播方式实现 | 第15-16页 |
(三) 基于安装数字电视接收模块方式实现 | 第16-17页 |
三、 手机电视节目业务的运作方式 | 第17-20页 |
(一) 手机电视节目业务介绍 | 第17页 |
(二) 手机电视节目业务办理 | 第17-18页 |
(三) 手机电视节目业务使用 | 第18-20页 |
第三章 产业融合背景下手机电视节目创新的基本条件 | 第20-28页 |
一、 必须完全正确把握手机电视节目的特点 | 第20-23页 |
(一) 手机屏幕相对较小决定其独有的视听语言 | 第20页 |
(二) 手机移动性决定了节目收看环境的复杂性 | 第20-21页 |
(三) 手机电视交互性实现了节目与网络的互动 | 第21-22页 |
(四) 手机电视传输的即时性加强了收看的时效 | 第22页 |
(五) 手机电视节目受众变传统被动性为主动性 | 第22-23页 |
二、 必须调研手机电视节目受众定位与受众心理 | 第23-26页 |
(一) 手机电视节目受众定位 | 第23-25页 |
(二) 手机电视节目受众心理 | 第25-26页 |
三、 必须有国家广电部门相关政策的支持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手机电视节目创新的内容来源与类型 | 第28-32页 |
一、 手机电视节目创新的内容来源 | 第28页 |
(一) 对传统电视频道节目的直播 | 第28页 |
(二) 对新闻娱乐类型节目的点播 | 第28页 |
二、 手机电视节目创新的内容类型 | 第28-32页 |
(一) 新闻资讯类节目是手机电视易于传播的核心内容 | 第30-31页 |
(二) 娱乐休闲类节目是手机电视争取受众的主要渠道 | 第31页 |
(三) 服务咨询类节目是手机电视节目普及的有利途径 | 第31页 |
(四) 情景短剧与手机电影更适合手机电视节目制作播出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手机电视节目创新的基本策略 | 第32-42页 |
一、 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创新策略 | 第32-35页 |
(一) 直接改编自传统电视节目的创作策略 | 第32页 |
(二) 直接用手机拍摄制作节目的制作策略 | 第32-34页 |
(三) 专门为手机电视制作节目的针对策略 | 第34页 |
(四) 加强与手机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等主体合作的市场策略 | 第34-35页 |
(五) 为规避手机电视节目内容同质化而采用差异化思维策略 | 第35页 |
二、 手机电视节目形态创新策略 | 第35-42页 |
(一) 从传播类角度呈现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纪实化策略 | 第36-37页 |
(二) 从艺术类角度表现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艺术化策略 | 第37-40页 |
(三) 摒弃传统电视节目形态的固定维模式的替代化策略 | 第40页 |
(四) 以品牌效应构建手机电视节目新形态的品牌化策略 | 第40页 |
(五) 以产业融合理念整合手机电视节目形态的思维策略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