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30页 |
·价值观冲突研究综述 | 第14-22页 |
·价值观冲突的定义和结构 | 第14-16页 |
·价值观冲突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6-17页 |
·价值观冲突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价值观冲突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对国内外研究的评价 | 第21-22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综述 | 第22-26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及测量 | 第22-23页 |
·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 第23-26页 |
·自我和谐的研究综述 | 第26-28页 |
·自我和谐的概念及测量 | 第26-27页 |
·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价值观冲突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30-3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0页 |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理论意义 | 第31页 |
·实践意义 | 第31页 |
·研究总体构想、内容和假设 | 第31-33页 |
·研究总体构想 | 第31-32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设计 | 第32-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5页 |
·研究对象 | 第33页 |
·研究工具 | 第33-34页 |
·数据处理与统计 | 第34-35页 |
·研究总体技术路线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结构维度研究 | 第36-54页 |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研究假设 | 第36页 |
·研究流程 | 第36-37页 |
·研究过程 | 第37-51页 |
·个案分析 | 第37-38页 |
·开放式问卷 | 第38-40页 |
·编制初始问卷 | 第40页 |
·项目分析 | 第40-43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43-46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46-51页 |
·信度分析 | 第51页 |
·效度分析 | 第51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51-52页 |
·在问卷编制方面 | 第51-52页 |
·在正式问卷形成方面 | 第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现状分析 | 第54-64页 |
·研究目的 | 第54页 |
·研究假设 | 第54页 |
·研究流程 | 第54页 |
·研究结果 | 第54-59页 |
·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总体特点 | 第54-55页 |
·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具体特点 | 第55-59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59-63页 |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冲突总体状况分析 | 第59-60页 |
·关于不同人口学变量的大学生价值观冲突的差异分析 | 第60-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大学生价值观冲突影响因素研究 | 第64-73页 |
·研究目的 | 第64页 |
·研究假设 | 第64页 |
·研究流程 | 第64-65页 |
·研究结果 | 第65-69页 |
·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对价值观冲突的相关分析 | 第65-66页 |
·父母教养方式对价值观冲突的回归分析 | 第66页 |
·自我和谐对价值观冲突的回归分析 | 第66-67页 |
·大学生价值观冲突与父母教养方式、自我和谐的模型建构 | 第67-69页 |
·讨论与分析 | 第69-71页 |
·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和谐对价值观冲突的影响作用 | 第69-70页 |
·父母教养方式通过自我和谐影响价值观冲突的中介作用 | 第70-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七章 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若干建议 | 第73-76页 |
·学校教育方面 | 第73-74页 |
·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 第73-74页 |
·创新价值观教育途径 | 第74页 |
·大学生自我教育方面 | 第74-76页 |
·培养主体意识 | 第74页 |
·提高自我实践能力 | 第74-76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结论 | 第76页 |
·创新 | 第76-77页 |
·不足 | 第77页 |
·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 | 第84-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