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用车驾驶室地板开裂问题分析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1页 |
| ·问题提出 | 第15-16页 |
| ·商用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国内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驾驶室前地板局部早期失效 | 第21-28页 |
| ·驾驶室的结构简介 | 第21页 |
| ·驾驶室前地板结构特点 | 第21-23页 |
| ·驾驶室前地板开裂情况 | 第23-26页 |
| ·驾驶室前地板开裂问题解决流程策划及预期效果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8-42页 |
| ·弹性力学三大方程 | 第28-31页 |
|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 第31-33页 |
|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33-34页 |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4-41页 |
| ·驾驶室的几何模型及模型简化 | 第35-36页 |
| ·技术参数及材料特性参数 | 第36-37页 |
| ·单元类型的选取 | 第37-38页 |
| ·焊点及螺栓的处理 | 第38-39页 |
| ·模块质量控制 | 第39-40页 |
|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驾驶室数值模态与试验模态对比分析 | 第42-58页 |
|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 第42-44页 |
| ·数值模态结果分析 | 第44-47页 |
| ·商用车驾驶室模态试验测试 | 第47-56页 |
| ·试验目的与设备 | 第47页 |
| ·模态测试方案 | 第47-50页 |
| ·实车网格划分及测点选取 | 第50页 |
| ·几何模型建立及测点确定 | 第50-51页 |
| ·模态试验数据采集及结果分析 | 第51-56页 |
| ·驾驶室数值模态与试验模态对比 | 第56-57页 |
| ·结果对比 | 第56页 |
| ·误差分析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驾驶室翻转试验及动态应力测试试验 | 第58-70页 |
| ·翻转机构的工作原理 | 第58-59页 |
| ·翻转机构的受力分析 | 第59-60页 |
| ·扭杆扭力矩确定 | 第59页 |
| ·驾驶室前支承轴管受力分析 | 第59-60页 |
| ·驾驶室翻转试验 | 第60-64页 |
| ·试验原理及目的 | 第60-61页 |
| ·扭杆扭力矩计算 | 第61-62页 |
| ·各测点应力分析 | 第62-64页 |
| ·驾驶室动态应力测试试验 | 第64-69页 |
| ·试验目的 | 第64-65页 |
| ·试验仪器及方案 | 第65-66页 |
| ·测试内容及结果 | 第66-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六章 驾驶室静态强度分析及结构改进 | 第70-85页 |
| ·驾驶室静态强度分析(标准工况) | 第70-72页 |
| ·改进方案研究一 | 第72-76页 |
| ·工况二 | 第72-73页 |
| ·工况三 | 第73页 |
| ·工况四 | 第73-74页 |
| ·工况五 | 第74-75页 |
| ·工况六 | 第75页 |
| ·工况七 | 第75-76页 |
| ·改进方案研究二 | 第76-84页 |
| ·工况八 | 第77-78页 |
| ·工况九 | 第78-79页 |
| ·工况十 | 第79-80页 |
| ·工况十一 | 第80-81页 |
| ·工况十二 | 第81页 |
| ·工况十三 | 第81-82页 |
| ·工况十四 | 第82-83页 |
| ·工况十五 | 第83-84页 |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 ·研究总结 | 第85页 |
| ·研究展望 | 第85-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 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0-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