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引言 | 第9-15页 |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 ·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动因理论 | 第10页 |
|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 | 第10-11页 |
|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东道国影响的实证研究 | 第11-12页 |
|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区域性研究 | 第12-13页 |
| ·现有文献评述 | 第13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2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背景 | 第15-24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 ·R&D的概念 | 第15页 |
| ·跨国公司的界定 | 第15-17页 |
| ·技术创新 | 第17-18页 |
| ·研发型投资与技术创新 | 第18-19页 |
|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动因鉴别与地区分布 | 第19-24页 |
|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动因 | 第19-21页 |
|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的地区分布 | 第21-24页 |
| 3 跨国公司在江苏研发型投资的现状 | 第24-42页 |
| ·跨国公司在江苏设立研发机构的特点 | 第24-32页 |
| ·数量与规模同步增长 | 第24-25页 |
| ·地区分布集聚效应明显 | 第25-26页 |
| ·投资来源地趋于多元化 | 第26-27页 |
| ·投资行业分布集中 | 第27-29页 |
| ·设置类型以独资居多 | 第29-30页 |
| ·研发人员以中方本土人员为主 | 第30-31页 |
| ·研发性质以适应性改进和应用开发为主 | 第31页 |
| ·缺乏与本土机构的研发合作 | 第31-32页 |
| ·跨国公司江苏研发中心地位很高 | 第32页 |
| ·吸引跨国公司来江苏进行研发型投资的因素 | 第32-39页 |
| ·便捷的地理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 | 第34页 |
| ·诱人的市场环境 | 第34-35页 |
| ·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 第35-38页 |
| ·优惠的政策环境 | 第38-39页 |
| ·跨国公司在江苏研发型投资的制约因素 | 第39-42页 |
| ·研发成本上升、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 第39-40页 |
| ·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流动性偏高 | 第40页 |
| ·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 第40-41页 |
| ·产业链不完善、工业园区急需转型 | 第41-42页 |
| 4 跨国公司研发型投资与江苏技术创新的关联性 | 第42-55页 |
| ·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对东道国技术创新的影响渠道和机制 | 第42-46页 |
| ·示范模仿 | 第42-43页 |
| ·联系 | 第43-44页 |
| ·人才流动 | 第44页 |
| ·合作 | 第44-45页 |
| ·创新集聚 | 第45-46页 |
| ·跨国公司研发型投资对江苏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6-55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46-47页 |
|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和数据描述 | 第47-49页 |
| ·检验结果与原因分析 | 第49-54页 |
| ·小结 | 第54-55页 |
| 5 有效利用跨国公司研发型投资,加快江苏技术创新的对策 | 第55-61页 |
| ·有效吸引跨国公司研发型投资 | 第55-57页 |
| ·进一步完善并落实外资研发政策 | 第55-56页 |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力度 | 第56页 |
| ·重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吸引 | 第56-57页 |
| ·加强园区建设并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 | 第57页 |
| ·提高跨国公司研发型投资的质量 | 第57页 |
| ·积极促进并吸收外资研发的技术外溢效应 | 第57-60页 |
| ·创造良性竞争环境,采取多家引进策略 | 第58页 |
| ·提高自身技术水平,缩小技术差距 | 第58-59页 |
| ·吸引人才回流,促进"人才流动效应" | 第59页 |
| ·加强各方合作,打造产学研联合舰队 | 第59页 |
| ·完善产业链,增强"前后联系效应" | 第59-60页 |
| ·充分利用全球研发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