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大学生道德评价的反思与重构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8-9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9页
  (一) 理论意义第9页
  (二) 现实意义第9页
 三 研究综述第9-11页
  (一) 关于大学生道德评价内容的研究第10-11页
  (二) 关于大学生道德评价方法的研究第11页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1-12页
第一章 道德评价的基本内涵第12-16页
 一 道德评价的涵义第12-13页
 二 大学生道德评价的意义第13-16页
  (一) 有利于检测高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提高高校德育成效第13-14页
  (二) 有利于大学生正确的道德品质的生成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第14-16页
第二章 大学生道德评价存在的问题第16-22页
 一 大学生道德评价缺少大学生主体参与第16-17页
 二 大学生道德评价标准和内容陈旧第17-18页
 三 大学生道德评价方法单一第18-19页
 四 大学生道德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第19-22页
第三章 对大学生道德评价的反思第22-26页
 一 对大学生寄予过高的道德期望影响大学生道德评价第22-23页
 二 传统道德观念影响大学生道德评价第23-24页
 三 道德评价主体的素质现状影响大学生道德评价第24页
 四 大学生道德的复杂性影响大学生道德评价第24-26页
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评价的重构第26-34页
 一 建立与时俱进的道德评价标准第26-27页
  (一) 是否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大学生道德评价的客观标准第26页
  (二) 是否有利于大学生道德的发展,是大学生道德评价的又一个客观标准第26-27页
 二 遵循科学的道德评价原则第27-29页
  (一) 客观性原则第27-28页
  (二) 全面性原则第28页
  (三) 人本性原则第28-29页
 三 准确把握大学生道德评价的内容第29-30页
  (一) 大学生道德评价内容确立的依据第29页
  (二) 大学生道德评价的内容界定第29-30页
 四 构建多维的大学生道德评价方法体系第30-34页
  (一)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第30-31页
  (二) 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第31页
  (三) 过程评价与最终评价相结合第31-34页
结束语第34-36页
参考文献第36-3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附件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级画板与高中函数教学整合的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顶岗支教实习生实习期间学习共同体建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