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1 绪论 | 第6-10页 |
| ·主题与源起 | 第6-7页 |
| ·主要观点 | 第7-8页 |
| ·思路与架构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 ·研究的历时性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共时性 | 第12-13页 |
| ·术的方面 | 第12-13页 |
| ·道的方面 | 第13页 |
| 3 研究方法与理论 | 第13-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影视类型学 | 第14页 |
| ·电影符号学 | 第14-15页 |
| ·理论视角 | 第15-16页 |
| ·社会学推动力 | 第15-16页 |
| ·合法性 | 第16页 |
| 4 金基德个人生平及作品简介 | 第16-21页 |
| 5 金基德电影的艺术特点 | 第21-30页 |
| ·金基德电影的主题取向 | 第21-25页 |
| ·边缘人的生存状态 | 第21-23页 |
| ·性与人的命运 | 第23-25页 |
| ·金基德电影的美学特征 | 第25-30页 |
| ·背景设置 | 第25-27页 |
| ·象征符号 | 第27-30页 |
| 6 金基德电影的“中产草根”性及其对韩国社会文化的映射 | 第30-40页 |
| ·作为“中产草根”的金基德 | 第30-34页 |
| ·“中产草根”镜头下的韩国传统与现实 | 第34-40页 |
| ·等级分明的社会制度 | 第34-36页 |
| ·民族分裂、美国长期驻军的政治现实 | 第36-38页 |
| ·韩民族“恨”的情绪 | 第38-40页 |
| 7 金基德对自由与规范之冲突问题的终极追问 | 第40-45页 |
| ·金基德电影提出的普遍问题及其“中产草根”性的回答 | 第40-43页 |
| ·“中产草根”性的“韩国”对中国的可能意义 | 第43-45页 |
| 8 结论 | 第45-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致谢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