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绪论 | 第7-28页 |
| 1. 相关界定 | 第7-10页 |
| 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 3. 选题的依据和目标 | 第11-13页 |
| 4.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25页 |
| 5. 主要创新之处与特色 | 第25-26页 |
| 6. 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 第一章 建国后我国文化体制的形成与演变(1949-2000) | 第28-39页 |
| ·改革开放之前的文化体制(1949-1978) | 第28-33页 |
| ·改革开放之后的文化体制改革(1978-1999 年) | 第33-39页 |
| 第二章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转型与发展(2000-2010) | 第39-51页 |
| ·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创建的体制—过程模型 | 第39-41页 |
| ·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创建的时间表 | 第41-51页 |
| ·调整体制阶段(2000-2002) | 第41-43页 |
| ·创新体制阶段(2003-2005) | 第43-46页 |
| ·深化改革阶段(2006-今) | 第46-51页 |
| 第三章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 | 第51-74页 |
| ·核心政策的改革 | 第51-59页 |
| ·转企改制 | 第51-53页 |
| ·开放文化市场 | 第53-54页 |
| ·重塑文化市场主体 | 第54页 |
| ·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 第54-55页 |
| ·文化行政职能分开 | 第55-56页 |
| ·组建文化集团 | 第56页 |
| ·文化经济支持 | 第56-59页 |
| ·核心业界的改革 | 第59-74页 |
| ·院团体制改革 | 第59-61页 |
|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 | 第61-69页 |
|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 第69-71页 |
| ·电影体制改革 | 第71-74页 |
| 第四章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变迁的动因 | 第74-85页 |
|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政策调整的内部必然性 | 第74-80页 |
| ·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 | 第74-76页 |
| ·文化体制改革政策供给和需求的矛盾运动 | 第76-78页 |
| ·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各参与方的互相博弈 | 第78-80页 |
| ·外部环境变化推动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程 | 第80-85页 |
| ·改革开放是文化体制改革政策调整的根本动力 | 第80-82页 |
| ·加入世贸组织是文化体制改革政策调整的直接动力 | 第82-85页 |
| 第五章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评估 | 第85-96页 |
| ·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理论 | 第85-87页 |
| ·对比评估: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实施前—后实践成果显著 | 第87-91页 |
| ·定性评估: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法制进程 | 第91-96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96-108页 |
|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政策创新 | 第96-99页 |
| ·政策创新之一:政策制定、执行、实施的高连续性 | 第96-97页 |
| ·政策创新之二:提出文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第97页 |
| ·政策创新之三:提出“两分法”的改革思路 | 第97-98页 |
| ·政策创新之四:让文化走向市场 | 第98-99页 |
|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问题和难点 | 第99-106页 |
| ·当今文化体制改革的突破点 | 第106-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6页 |
| 著作类 | 第108-111页 |
| 论文类 | 第111-114页 |
| 主要参考文件 | 第114-116页 |
| 致谢 | 第116-11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7-119页 |